![]() | 山西农业大学 |
学校设有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林学院、园艺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软件学院、城乡建设学院、体育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中德学院和信息学院。
农 学 院(0354-6288344)
农学院现有农学、植物保护、农艺教育、动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方向)、制药工程、种子科学与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7个本科专业,有农学本硕统筹培养班和农学本科功能农业班各1个,其中农学、植物保护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省级品牌专业和省级优势专业,植物保护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全院在读本科生近2000人,硕士研究生220余人,博士生50余人。学院有作物学、植物保护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学、植物病理、农药学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和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多个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农业部华北黄土高原地区作物栽培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山西小麦国家首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植物生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部农药登记试验单位;2个省特色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创新团队,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和2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和5个校级研究所。
学院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在编教职工137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9人、教授33人(二级教授7名,三级教授6名)、副教授58人;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农业部小麦专家指导组成员1人、作物学报审稿专家5人,从美国加州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等国际著名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百人计划”人才10人(其中全职引进2人),有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333人才工程”1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其他省级各类人才近70人次。学院拥有大型仪器设备1000余台套,实验仪器总价值近亿元,5个重点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有综合实验楼、全自动气象观测站、现代化连栋温室大棚和网室等设施。学院科研成果突出,目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项。已鉴定成果40余项,其中获国家三等奖2项,省部级奖30余项。
学院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形成了本科生教育,硕、博士研究生教育为一体的多层次教育体系。在培养模式上注重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努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动物科技学院(0354-6288335)
山西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雄厚的文化积淀和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自1928年铭贤学院农科畜牧组成立起,几代畜牧兽医人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凝练了“躬身治学、立德树人、明理笃志、博学尚行”的学院文化,而今正秉承“崇学事农、艰苦兴校”的农大精神,朝着建设研究型学院的目标努力奋斗。
一、学科及专业建设
学院拥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畜牧学和兽医学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学科,7个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其中畜牧学科入选山西省“优势学科攀升计划”,成为我省“双一流”重点建设的10个学科之一;拥有畜牧学、兽医学和草学3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9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动物临床医学为省级重点学科,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拥有畜牧兽医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1个。
学院下设9个教学系、7个科学研究所,有9个本科专业或专业方向,其中动物医学专业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动物科学专业为山西省特色专业和山西省品牌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1808人、硕士研究生216人、博士研究生31人。
二、科学研究
学院有生态畜牧与环境兽医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环境安全与动物健康生产技术、猪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特色肉牛生产、草种选育与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及利用等4个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山西优势肉用家畜高校安全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猪遗传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草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晋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山西兽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近五年主持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30余项,科研经费达8000余万元,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5项、“948”项目4项、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7项、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重大专项项目1项等;鉴定成果36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培育出晋汾白猪、晋农1号达乌里胡枝子和晋岚绒山羊3个国审新品种,发表学术论文1000余篇,SCI收录20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出版教材与专著150部。
三、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132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36人、讲师10人。博士生导师21人,硕士生导师75人,在职中青年教师全部达到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67人。学院的兽医基础科学课程教学团队为国家级教学团队,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教学团队、临床兽医学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临床兽医学和基础兽医学导师团队为山西省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团队。学院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教学名师4人,国家突出贡献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青年学术带头人6人,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6人,“青年三晋学者”特聘教授4人,“晋农新秀”12人。学院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5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1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7人,山西省“131”工程领军人才第一层次5人,第二和第三层次21人。
四、实验条件
学院实验室面积9000 m2,近三年新增设备总额2000余万元。动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基础兽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拥有占地约20 km2动物科技试验站和动物医院等校内实习基地,动物科技实验站内有猪舍、鸡舍、羊舍、奶牛房、牧草种植示范园区、生物制药公司、沼气科教示范工程等教学实习场所等;动物医院设有药房、诊断室、治疗室、标准动物手术室、X光透视室、动物解剖室、化验室等。
五、人才培养
学院在全国农业院校率先实行“三个阶段、三类课程、三种人才”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专业教育”三个阶段,学习“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三类课程,培养“技能型、研究型、管理型”三种人才。学院高度重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的有机结合,与禾丰、大北农、大象、生泰尔等全国知名企业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成立励志班,并设立奖学金。人才培养成果丰硕,近三年考研率均达35%以上,就业率达90%以上。
林学院(0354-6288329)
山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始建于1974年的林学专业,1980年设立林学系,1999年组建林学院,以培养林业及生态环境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特色。
本科专业有:林学(省级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园林、森林保护、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学、风景园林。
设有林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森林培育学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林学、生态学、风景园林。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森林培育学、森林保护学、森林经理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园林植物及观赏园艺、生态学、植物学、风景园林。此外,还招收培养全日制林业专业硕士。
专职教师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22人,讲师34人,助教4人。已培养毕业本科生6060名、硕士研究生510名、博士研究生17名、非全日制专业硕士97名。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607名,硕士研究生151名,博士研究生13名。在读非全日制专业硕士生77名。
科研方面曾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国家科技发明四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多项。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主编、副主编著作27部、规划教材19部。
园 艺 学 院(0354-6288331)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的前身为1954年农学院农学系的果树蔬菜教研组,1958年正式成立园艺系,2001年更名为园艺学院。经过六十多年的风雨历程,园艺学院已发展成为集本、硕、博教育为一体、多学科交叉融合、特色显明、综合实力较强的学院。
学院设果树系、蔬菜系、花卉系、基础系、艺术设计系5个教学基层单位,有园艺实验教学中心、园艺实验站和园艺研究所等校内实验实践基地和20余个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院拥有山西省设施园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园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果树种质创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梨原种保存及快繁基地等研究平台。目前,学院拥有园艺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果树学和蔬菜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园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果树学、蔬菜学、观赏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以及果树学和蔬菜学2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拥有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4个本科专业和花卉与景观设计1个专业方向,其中园艺专业为山西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85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2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25人。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545台套,总资产2119万元。近5年承担省级以上项目135项,总经费5400余万元,发表学术论文223篇,获得省部级以上成果5项,培养本科生1730人,培养硕博士研究生294人。目前,学院在读本科生1873人,硕博士研究生129人。
资源环境学院(0354-6288322)
资源环境学院现有农业资源与环境、土地资源管理、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5个本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是山西省省级品牌专业。
学院有农业资源利用博士后流动站、土壤学博士学位授权点、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管理、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资源利用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土壤学科是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目前全院在校博士研究生29人,硕士研究生145人,本科生1539人。为鼓励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实践,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学院设立有金瓯奖学金。
学院拥有国家级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山西省土壤肥料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资源环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具备国家甲级土地规划资质的山西农业大学土地科学研究所、具备乙级环境监测资质的山西农业大学环境监测中心。学院建有独立的教学科研大楼,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实验仪器设备1700多万元。有4座400平米多功能日光温室和15亩试验地、校内污水处理厂、农业部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等教学科研校内实习基地,以及五台山、杏花村汾酒厂、平朔露天煤矿、太谷县焦化厂等校外实习基地。
全院现有教职工73人,教师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0人,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高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2人,硕士学位教师35人。学院建立了院士工作站,引进院士1名,引进国外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聘请部分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担任我院兼职教授。近5年来共承担科研项目92项,其中:国家级课题14项,省部级课题41项,横向课题37项,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近5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国家学报级论文190余篇,SCI和EI收录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8部,获省部级科研和教学成果奖3项。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先后派出多人赴美、英、加、德等国攻读学位、访问进修、合作研究及参加学术会议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工作。
工学院(0354-6288339)
山西农业大学工学院始建于1931年铭贤学院创办的工科部,历经农业机械教研室、农业机械系、农业工程系、工程技术学院等发展阶段,2009年更名为工学院。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博士、硕士(包括专业硕士)、本科、双学位、函授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拥有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农业机械化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4个二级学科专业,拥有农业硕士(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领域)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拥有农业工程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农业工程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旱作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农业机械化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等学科平台。有“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程力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等教学资源,为各类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学院现有教职工70余名,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9人,讲师15人,助教19人,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人员12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9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优秀教师1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95%,形成一支年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教学科研队伍。目前,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90余名,本科生1800余名。
学院下设农业机械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工程基础部、实验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等教学机构,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成立了农业工程研究所,开展旱作农业机械化技术与装备、农业生物力学、节水灌溉工程技术与装备、设施农业工程与测控技术、精细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以各专业实验室为依托,成立了农工大学生驾驶技能培训中心、计算机软件技术培训及认证中心等实践技能培训机构,为大学生就业和创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与校外相关企业合作,建有三结合基地8个,为教学和科研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共发表论文500多篇,出版教材专著40多部,3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省级鉴定,获省级以上成果奖18项,申报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部份成果已在生产中推广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率连续多年名列学校第一。
经济管理学院(0354-6288327)
经济管理学院前身为山西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系,建于1980年,2001年6月更名为经济贸易学院,2014年3月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学院现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含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有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等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和旅游管理6个本科专业,其中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为山西省精品专业和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为山西省特色专业。
学院下设经济管理系、区域发展系、市场营销系、国际贸易系、物流管理系、旅游管理系等6个教学系,设有山西省人文社科重点基地——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山西农业大学农村区域经济与发展规划研究中心、乡村旅游发展研究所。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6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2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教师中拥有博士学位者8人,在读博士10人。学院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先进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和藏书上万册的资料室。近三年学院教师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5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30余项,经评审鉴定其中3项课题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编写国家级规划教材35部,获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科技厅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围绕全省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经济发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等内容,学院积极参与全省美丽乡村建设,主持完成了50多个县市区和200余个村镇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产业园区规划、县域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此外学院建有校外实习基地30多个,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中,我院学生多次获得国家铜奖、省级金奖。近年来,毕业生大多走向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银行、信用社等部门和各类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区域主管等岗位。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0354-6288325)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山西农业大学具有鲜明工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的学院。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食品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食品工程(工程硕士)、食品加工与安全(农业推广硕士)2个在职研究生硕士学位点。
学院拥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山西省重点建设实验室,食品科学与安全省级实验教学中心,山西省农畜产品加工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山西省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挂靠我院。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食用菌方向)、葡萄与葡萄酒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功能食品方向)等6个本科专业(方向)。学院现有教职工60名,其中专任教师45名,包括教授8名、副教授18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23名。硕士生导师15名、博士生导师3名。
学院承担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课题、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星火计划、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山西省煤基重大产业项目、山西特色农产品科技创新工程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共40多项,企业委托合作研究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的研究成果6项。
学院目前有在读本科生1500余名、在读研究生170余名。学生名校考取率保持在30%以上,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生命科学院(0354-6286908)
学院目前已建立起完整的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中药资源与开发四个专业,并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硕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信息三个专业以“生物科学大类”统一进行招生,学生在1-2年级按“宽口径、重基础”的目标进行统一培养,从3年级开始根据各专业需求、专业兴趣和学业成绩分流进入各专业。
学院拥有一支年龄结构和学历结构合理、学术思想活跃的教师队伍。目前在职教师3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9人,讲师15人,具有高级职务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2%。从学历来看,博士26名(另有7名在读博士),其余全为硕士;是全校唯一一支全研究生的教师队伍。
学院科研实力强,学术氛围浓厚。近三年全院教师共主持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60余项,总经费80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SCI和EI收录论文20余篇。
学院建有一幢教学科研大楼,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拥有25个实验室共3300余平方米,和价值1000多万元的现代生物学实验仪器设备,另有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产品成分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落户我院。
学院秉承“厚德、博学、崇思、尚进”的院训,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教风和学风。2016年我院考研率30.8%,就业率92.08%,名列学校前茅。学院着力培养具有优良品德和高水平业务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在社会实践、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学生工作多次受到省级、校级表彰。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文理学院(0354-6288341)
山西农业大学文理学院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兴学院,其前身为1956年建立的基础教学部,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学院现有外语、化学、数学、物理四个系以及化学生态研究所和图书资料室等机构;设有英语、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3个本科专业和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现有教职工143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50人,讲师52人,助教28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历的教师131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有12人,省、校级教学名师6人,特聘外籍教师4人。另外还有山西省“131”领军人才3人,山西省“百人计划”引进人才1人。不少教师曾赴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留学深造。学院教学环境优良、教学设施齐备,装备有现代化的英语教学语音室和多媒体教室、信息计算科学综合实验室以及各类基础课实验室,其中省级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农业化学综合实验中心1个。经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学院的教学、科研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教学上,现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群2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十二五”期间学院教师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国家级、省部级规划教材37部,出版专著8部。科研上,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课题51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青年基金项目1项、山西省重大科技项目1项,1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80余篇,被SCI、EI、CSCI收录23篇,获得科技成果2项,专利8项。教学、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公共管理学院(0354-6288343)
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比较悠久的教学单位之一。“立足基层、面向三农、服务地方”是公共管理学院一贯坚持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厚德弘毅、求是笃行”是公共管理学院始终秉持的公管院训。学院现有行政管理、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4个本科专业及卓越农林管理人才实验班,一个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MPA)。下设行政管理系、法学系、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公共事业管理系、人文素质拓展中心等教学机构及办公自动化综合实验室、模拟法庭、图书文献资料室等校内教学研究基地和多个校外社会实践与教学实习基地。山西农业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挂靠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现有在读研究生111人、本科生15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人,专职教师40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3人,讲师17人,助教7人,100﹪的教师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专职教师中有山西省教学名师1人,山西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山西省高等学校131领军人才工程优秀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1人,山西省“四个一批”人才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人。
近年来,学院鼓励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凝聚方向实现科研跨越,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目前学院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3门,近年来我院教师先后荣获山西省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主编参编国家面向21世纪教材和各类规划教材等35本,出版学术著作30部,发表学术论文320余篇,主持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规划课题、省部级社科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数十项,研究成果先后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社科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5项。良好的教风和勇于进取的探究精神,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80﹪以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畅想中国梦,圆梦正当时。学院正在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满怀豪情,锐意改革,积极进取,朝着建设以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研究并重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学院阔步前进!
城乡建设学院(0354-6287420)
城乡建设学院成立于2014年,是山西农业大学最年轻、最具活力的学院。学院的成立是顺应国家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战略,强化全校工学门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城乡建设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完善全校学科专业布局、提高专业建设和发展水平,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学院现设农业水利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城乡规划、土木工程、风景园林等五个本科专业。学院的学科建设涉及风景园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两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配合工学院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学院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面向城乡建设广阔领域的学科专业体系,有着求真求新、学以致用、开放包容、协作奋进的优良学风。城乡建设学院各专业都拥有优秀的生源,更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也始终保持高水平的就业率,给予学生符合时代主流的广阔发展空间。
城乡建设学院热忱欢迎有志于在城乡建设、规划、管理等相关领域发展自己的八方学子!
体育教学部(0354-6288295)
体育教学部现有专业课教师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13人,讲师4人,助教8人,具备研究生学历的27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比例的61%,现有国家级裁判1人,国家一级裁判16人。多年来,体育教学部以“育人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服务社会”为教学宗旨,以“男拳、女操、人人会游泳”为教学特色,形成了“以严治教,以情治教,情严结合”的教学风格,近年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省部级课题立项10余项。体育教学部现有外聘教授、专家十余名,随着学科专业建设的发展,体育教学部正逐步向体育教育、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文、社会体育指导等研究方向发展。
体育教学部现有国家标准游泳馆、3000m2综合馆、武术跆拳道馆、体操健美操等场馆,“十三五”期间,根据学校发展规划,拟建设4万平方米各类活动场馆等。2016年体育教学部将重点建设体育专业实验室及配套设施,确保体育专业学生教学、实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我校田径、足球、游泳等代表队,多次参加山西省、华北地区以及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的体育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前后有200多人次获得集体或单项冠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治学严谨,扎根基层,开拓创新”是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体育教学部正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欢迎五湖四海的学子!
软件学院(0354-6287059、6287083)
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实用性、国际化软件人才为使命,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主线,以“技术与素质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宗旨,初步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用一体化,国际国内全方位合作办学的新途径。
学院现有全国唯一的智慧农业系统工程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智慧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业信息化(软件工程方向)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软件工程、数字媒体艺术2个本科专业和服务外包、云计算与大数据、数字金融、数字媒体与游戏软件开发、嵌入式软件开发、智能空间、移动互联应用、网络信息安全、JAVA企业级应用等本科专业方向。已建或在建软件工程实验室、云计算与数据挖掘实验室、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嵌入式开发实验室、网络信息安全实验室、金融信息化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专业教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的实验教学设备,可满足本科生及硕、博士研究生的学习、研究需要。
学院设有国际班,可接收国际留学生、推荐学生交换留学,与美国博伊西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门罗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奥克兰理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沃特福德理工学院以及韩国全州大学、顺天乡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联合办学。学生毕业时达到双方毕业要求,可取得双方学历学位。
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山西分中心挂靠我院,面向山西和北京承担电子产品和计算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检验。全球最大的企业软件公司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的山西教育中心,中国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山西基地,中国计算机学会直属的山西农业大学学生分会,全球性三大IT测验与教学研究中心之一的Certiport(思递波)公司在山西唯一的国际认证考试中心,大疆无人机山西培训中心等挂靠软件学院。
学院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近两年来,我院学生累计获得国家软件著作权210项、专利5项;获得国家级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20余项目。学院目前有创新创业团队30余支,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