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东华大学 211 |
重点实验室
重点实验室
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纺织面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生态纺织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所(中心)
国家染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数字化纺织服装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产业用纺织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先进玻璃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纺织检测中心
地毯装备研究中心
纺织材料研究中心
化学纤维研究所
纺织机械研究所
自动化与计算机研究所
国际眼镜玻璃陶瓷质检中心
国家轻工业珠宝首饰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生物科学与技术研究所
现代纺织研究所
重点学科
国家级重点学科
材料学学科
纺织工程学科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学科
服装设计与工程学科
上海市重点学科
材料学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
纺织科学与工程(纺织工程、服装)学科
染整工程学科
材料加工工程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环境工程
设计艺术学
博士后流动站
纺织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控制科学与工程
环境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东华大学2008本科招生事业计划 | ||||
序号 | 学院 | 专业(专业大类) | 计划数 | 招生科别 |
1 | 纺织学院 | 纺织工程类 | 360 | 理科 |
纺织工程专业 | ||||
纺织制品技术设计方向 | ||||
纺织品设计方向 | ||||
纺织品检验与商务方向 | ||||
针织与服装方向 | ||||
纺织机电一体化方向 | ||||
纺织国际贸易方向 | ||||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 | ||||
2 | 服装.艺术设计学院 |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 | 80 | 文、理科 |
艺术设计专业 | 270 | 艺术类 (文、理科) |
||
服装艺术设计方向 | ||||
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 ||||
工业设计方向 | ||||
纺织品艺术设计方向 | ||||
综合艺术方向 | ||||
动画专业 | 30 |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 30 | |||
会展艺术与技术专业 | 30 | |||
艺术设计专业(服装表演与服装设计) | 25 | |||
艺术设计专业(中日合作班) | 60 | |||
表演专业(影视、戏剧) | 30 | |||
3 | 工商管理学院 | 工商管理类 | 245 | 文、理科 |
工商管理专业 | ||||
市场营销专业 | ||||
会计学专业 | ||||
财务管理专业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195 | 理科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 ||||
电子商务专业 | ||||
物流管理专业 | ||||
经济学类 | 180 | 文、理科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
金融学专业 | ||||
旅游管理专业 | 65 |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 | 35 | |||
4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 260 | 理科 |
机械设计及理论方向 |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方向 | ||||
机械电子工程方向 | ||||
精密仪器与机械方向 | ||||
幕墙工程与机械方向 | ||||
工业设计专业 | 85 | 文、理科 | ||
产品设计方向 | ||||
设计管理方向 | ||||
5 |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 电气信息类 | 395 | 理科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 ||||
自动化专业 |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 ||||
通信工程专业 | ||||
6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 | 230 | 理科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
软件工程专业 | ||||
信息安全专业 | ||||
网络工程专业 | ||||
7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类 | 200 | 理科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 ||||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 | ||||
8 | 化学化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 轻化工程专业(中德合作) | 70 | 理科 |
生物工程专业 | 30 | |||
应用化学专业 | 60 | |||
9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类 | 80 | 理科 |
环境科学专业 | ||||
环境工程专业 | ||||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 60 | |||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 | 30 | |||
10 | 理学院 | 数学类 | 90 | 理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金融工程) |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计算机软件) | ||||
应用物理学专业 | 50 | |||
光电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 | ||||
等离子体物理与新能源技术方向 | ||||
光电子技术科学专业 | 55 | |||
理科试验班 | 35 | |||
11 | 外语学院 | 英语专业 | 90 | 文、理科 |
日语专业 | 50 | |||
12 | 人文学院 | 法学专业 | 50 | 文、理科 |
公共管理类 | 95 | |||
行政管理专业 | ||||
公共关系学专业 | ||||
教育技术学专业(媒体制作与传播) | 50 | 理科 | ||
合计 | 3700 |
2008年东华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
学院名称 |
专业代码 |
招生专业 |
|
纺织 学院 |
082101 |
★纺织工程 |
|
082122 |
★纤维工程 |
||
082102 |
★纺织材料与纺织品设计 |
||
082121 |
★纤维材料物理 |
||
082120 |
★数字化纺织工程 |
||
082123 |
★中国古代纺织工程 |
||
材料 学院 |
080501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
080502 |
★材料学 |
||
080503 |
★材料加工工程 |
||
080520 |
★纳米纤维及杂化材料 |
||
080521 |
★物质智能系统工程 |
||
080522 |
★仿生材料 |
||
070305 |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
||
化工 学院 |
081704 |
应用化学 |
|
082103 |
★纺织化学与染整工程 |
||
070303 |
有机化学 |
||
机械 学院 |
080201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
080202 |
机械电子工程 |
||
080203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
管理 学院 |
020105 |
世界经济 |
|
020204 |
金融学 |
||
020205 |
产业经济学 |
||
020206 |
国际贸易学 |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
120201 |
会计学 |
||
120202 |
★企业管理 |
||
120204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
120280 |
工商管理硕士(MBA) |
||
服装 学院 |
082104 |
★服装设计与工程 |
|
050404 |
设计艺术学 |
||
信息 学院 |
080804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
081001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
08100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
081101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
081102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
081103 |
系统工程 |
||
081104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
环境 学院 |
080702 |
热能工程 |
|
081404 |
★供热、供燃气、通风 及空调工程 |
||
083001 |
★环境科学 |
||
083002 |
★环境工程 |
||
理学院 |
070101 |
基础数学 |
|
070104 |
应用数学 |
||
070204 |
等离子体物理 |
||
080102 |
固体力学 |
||
人文 学院 |
010101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
03050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
060107 |
中国近现代史 |
||
0712 |
科学技术史 |
||
120401 |
行政管理 |
||
外语 学院 |
050211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
计算机 学院 |
081201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
081202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
081203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
生物所 |
071010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
081703 |
生物化工 |
注:招生专业名称前带★的为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联系部门: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电话:021-62373355;021-67792430
网址:http://gs.dhu.edu.cn
师资力量
东华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近年来,紧紧围绕人才强校的宏伟目标,坚持“引育并重”的方针,大力增加高层次人才、高素质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以造就和引进领军人物为突破口,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东华大学特聘教授7人。多名教师入选国家、上海市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其中有“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人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人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人选、“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人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人选等24名,上海市“领军人才”、“优秀学科带头人”、“浦江”、“曙光”、“科技启明星”等人才计划人选37名。 许多学术骨干获得政府特殊津贴和专项津贴。目前,全校高级职称教师666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53名。学校还聘请了112名海内外知名专
此外,我校不断加强管理干部队伍和公共服务体系技术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形成了一支符合现代大学管理要求的高素质的管理干部队伍及一支保障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高水平技术人员队伍。
学生层次结构 |
人数 |
各类在校学生 |
25000 |
其中:研究生 |
4680 |
本科生 |
14153 |
留学生 |
9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