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湖南科技大学 |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成立于1978年,是湖南科技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80人,教师队
矿业工程学科是湖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湖南省“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学院拥有湖南省2011创新平台——矿产资源安全绿色开发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国家级安全培训中心,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矿山通风与除尘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学科科研平台,以及省级矿业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省级产学研示范基地。拥有实验用房
近五年,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余项,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主持国家863项目、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面上、青年项目等50余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9项。国内外公开刊物上共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60余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12部。获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项。
学院现有4个本科专业,即采矿工程、安全工程、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和工业工程,其中采矿工程、安全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和特色专业,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是省级特色专业。采矿工程专业于2013年通过了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该专业学生走向世界提供了具有国际互认质量标准的“通行证”。近几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院学生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获“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获“湖南省英语演讲赛”团体三等奖1项,连续五年获“全国人工环境工程竞赛”二、三等奖共5项,获国家专利12项。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目前设有地质系、建筑工程系、道路桥梁工程系、城市地下工程系、市政工程系、工程力学系、工程管理系等七个教学系;学院拥有页岩气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省高校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与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检测中心。
土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133人,其中教师102,教授18人,副教授3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人,形成了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教学和科研水平高的师资队伍。
学院设有六个本科专业,即勘查技术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国家管理专业)、土木工程(湖南省重点专业)、给水排水工程、工程力学、工程管理。现有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3727人。拥有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应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湖南省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学院始终以本科教学为中心,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学生一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0%以上。
学院拥有大型结构静力、动力实验室(多个移动式振动台)、风洞试验室和各类专业实验室,实验室面积
近三年来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6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300多项,在研经费6000余万元。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发明专利36项,出版专著、教材18部,完成了100多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科技成果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2项。学院注重学术交流,每年有多名教师出国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也聘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来院讲学。
机电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30余人,其中教授31人,博士66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国家863计划主题专家1人,教育部科技委国防学部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1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2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6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3人,湘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000多人。
学院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和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开设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设计、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金属材料、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7个本科专业,机械工程学科是湖南省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国家特色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机械设备健康维护方法与技术创新团队为省级创新团队。
学院拥有实验室面积14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8000余万元。有先进矿山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机械设备健康维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等10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机械工程和材料工程是学校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重要研究方向。
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项目7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项,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863计划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余项,国防科研项目5项,国家948计划课题1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项等,研究经费8000余万元。获得省部级奖10项,发表学术论文600余篇,获国家专利27项。
近五年来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教材14部。学生在全国“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节能减排设计大赛、机械创新大赛等赛事中多次获奖,其中黄家厚同学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龚勋同学获第八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居全校前列,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2人,博士40人,硕士生导师25人,国家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1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600余人。
学院设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湖南省重点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湖南省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学院有实验设备3300台(套),设备原值2300万元,实验室面积6500平米。其中,电子与电气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全校工科专业电工电子系列课程实验教学;现代信息与控制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承担全院4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有:矿山安全预警技术与装备湖南省工程实验室、先进矿山装备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工矿车辆电传动工程技术中心、湖南省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
学院坚持以教学、科研为中心,重视学科建设,鼓励教师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国防基础研究项目、国家创新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课题40余项;获湖南省科技进步奖4项,湖南省教学成果奖4项;获国家专利40余项,形成产品10余项;在国际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和规划教材20余部。
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教育质量稳步上升。毕业生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很受用人单位欢迎。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超过20%,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超过95%。近5年来,在 “挑战杯”、电子设计竞赛等学生科技竞赛活动中,获国家级奖励16项、省部级奖励70余项。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专任教师79人),其中“芙蓉学者”1人、“湘江学者”2人,教授10人、副教授26人、博士34人、在读博士11人,硕士生导师30人。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1580人。
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5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湖南省“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特色专业。计算中心为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知识处理与网络化制造实验室为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近年完成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973”子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项目近20项;省科技厅杰出中青年基金项目、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和青年项目、湖南省教改项目等40多项;获软件著作权20多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精品课程2项。
学院教学科研环境良好,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达3000余万元,计算机楼实验室面积17000余平方米。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建模、ACM程序设计、“挑战杯”大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近几年连续获得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0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40人,讲师35人,具有博士学位62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博士生导师(兼)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1人,湖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在校本科学生2000余人,研究生120余人。到2014年7月累计本科毕业5400余人,研究生毕业240余人。
学院现有化学(国家特色专业)、材料化学(湖南省特色专业)、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含“卓越计划”)、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制药工程及能源化学工程等8个本科专业,拥有化学一级硕士点、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学2个二级硕士点、化学工程工程硕士点及课程教学论(化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化学教育)2个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化学化工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校基础课(化学化工)示范实验室,湖南省普通高校化学与生物类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实验室面积14000平米,实验设备总值5000余万元;同时还拥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践教育基地、湖南省高校产学研示范基地和湖南等普通高校校企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拥有《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省级精品课程,《有机化学课程群》省级教学团队。
学院拥有独立运行的“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分子构效关系”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化学”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化学构效关系与功能分子设计合成”科研团队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2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余项,项目总经费5600余万元,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9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3部,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660多篇,被SCI期刊引证350多次。
学院近年来多次获得湖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湘潭市“五四红旗团委”、校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学生四、六级通过率、计算机过级率、研究生录取率均较高,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于2003年由原湘潭师范学院数学系、湘潭工学院数理系合并组建而成,是湖南科技大学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学院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专任教师68人、教授13人、副教授30人、博士35人、在职在读博士15人、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27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湖南省优秀教师1人、“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和省级骨干教师9人、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手5人。
学院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学三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为国家特色专业。拥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有应用统计中的“数理统计”和教育学中的“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两个硕士研究方向。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和研究生1000余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0余万元,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图书资料3万余册。
学院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主持参与国家级课题23项、省部级课题76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500 余篇(100余篇被SCI、EI等收录);主持教研教改课题2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出版专著、教材15部。
学院曾获湖南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南省模范教职工小家、湘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多次荣获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先进单位,和谐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暨“平安校园”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数学竞赛、挑战杯、全国青少年科技杯赛事中多次获奖。学生综合素质高,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高级工程师和高级实验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55%。现有在校本科生、研究生近千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湖南省大学生物理竞赛等赛事中成绩优良。历届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学院现有物理学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5个本科专业。物理学为硕士授予权一级学科,在引力理论与相对论天体物理、激光等离子体物理、量子光学与量子信息理论、非线性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振动理论、电磁材料、无线电物理、光电子器件以及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进行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近三年学院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国家“863”军工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校企合作及教研教改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近200篇,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0项。学院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 3700 余台件,价值1700余万元;资料室藏书近2万册,各类期刊1000 余种。
生命科学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82年。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和园林四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科学专业为湖南省高校优秀重点专业与特色专业。学院下设生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生物工程系、园林系和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应用生态学研究所、生物工程与技术研究所、特种经济动物研究所。在生物工程、课程教学论(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农业经济生态学等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现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6人、湘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副教授14人、26人具博士学位。湖南省学科带头人3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3人、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生导师14人。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
实验教学大楼7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2000 余台(件),原值超过1500万元。有“重金属污染土壤生态修复与安全利用”湖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园艺作物病虫害治理”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有生命科学湖南省教学示范实验室、水产养殖省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生物类专业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标本馆馆藏标本6万余份,其中蕨类植物标本独具特色。生物园占地53亩,分裸子植物、水产养殖等13个功能区,评为省级优秀校内实习基地。生物园和标本馆现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学院拥有专业图书资料室,藏书2万余册,中外期刊100余种。
学院在校本科生1044人、研究生20余人。近年来,学生科技作品获首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一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稳定在2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是在原湘潭师范学院地理系与湘潭工学院建筑系基础上整合相关学科与拓展新专业于 2003 年建立的。现有教职工81人,现有教职工82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8人,讲师32人,博士(含在读)29人。目前在校学生1457人,其中硕士生45人,本科生1412人。
学院设有七个教学系、三个研究所和一个实验教学中心。七个教学系为:建筑系、城乡规划系、地理信息与遥感工程系、地理系、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系、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系、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系;三个研究所为: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区域地理研究所、测量工程与地理信息研究所;一个中心为: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实验教学中心。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点一个。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两个学科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近年来我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教学上以学生为本,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全面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在科研方面,学院根据 “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目前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0余项,其中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省部课题20项,近三年来横向科研进账经费达1000多万元,促进了地方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近三年来学院教师在《建筑学报》、《遥感学报》、《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球物理学报》、《测绘学报》、《物理学报》、《Mountai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0余篇;教师获国家级、省部级各种奖励20余项。年均邀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交流20多次。
学院的本科教学综合实验中心不仅有传统的实验室,还新增设了湖南省实践教学示范中心、湖南省3S技术实践教学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测量技术基础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空间数据采集及成像处理技术中心、中央与地方共建建筑节能与环保实验室。目前,学院实验室环境优良,设备先进。拥有测量机器人,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动态GPS接收机,全站仪,精密电子水准仪,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真三维立体投影系统,工程扫描仪等设备,总价值1800余万元。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重视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向教学研究型学院不断开拓前进。目前,建筑学、城乡规划、地理学等学科已成为湖南省重要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通过缴纳特殊党费、团费建立了“一元钱爱心工程”,已资助困难学生300余人。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一直居全校前列。
人文学院
人文学院现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新闻学、历史学、对外汉语教学(与外国语学院共建)5个本科专业,分属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两大学科门类。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突出教师教育特点,是湖南省重点、特色专业;历史学专业为省级重点专业。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历史、新闻与传播学4个系,1个大学语文与教师基本技能教学部、1个实验中心,并承担学校留学生培养工作。
学院现有教职工89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8人;有博士44人(含在读),硕士25人;省级学科带头人2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3人;
学院现有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戏剧与影视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中国近现代史、专门史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方向,1个语文教育专业硕士点方向。中国语言文学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博士单位建设支撑学科。现有在校全日制本科学生1187人、硕士研究生151人;拥有省级优秀实习基地1个;有“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和“湖南省方言与科技文化融合研究基地”2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有“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 湖南地方史研究所”、“ 地市州媒体发展研究所”3个校级研究所。建有多功能语音室、语言实验室、新闻实验室;资料室现有藏书8.6万余册,长期定有中外期刊971种。
近年来,主持国家课题18项,省级科研课题105项;出版专著67部,出版教材28部;发表学术论文872篇;获省级科研奖13项,省级教材奖1项。
学院非常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自1996年开始持续实施突出中文基础素养和教师基本技能特色的“3211”工程。仅近几年就涌现出了“中华颂”全国经典诵读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嘉元和刘金旭、“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曹霞、“爱心使者”吴立强等优秀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2003年,设有英语系、翻译系、日语系、国际汉语教育系、大学英语公共教学一部、大学英语公共教学二部和研究生公共外语教学部。两个研究中心: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外国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学院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两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招收外语课程与教学论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和教育硕士(英语)研究生。
外国语学院现有教职工153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43人,具有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7人,在读博士10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湖南省普通高校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教学名师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学院现有湘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湘江学者计划”海外讲座教授2人。学院在校学生近1360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28名,本科生1232名。
我院教学实验中心已建成语言实验室25套,多媒体实验室15间,数字微格实验室1套,卫星电视管理室一套,根据外语学习听、说、读、写、译等各环节不同要求,形成了可充分利用外国语学院局域网、科技大学校园网和国际互联网资源的开放式语言教学实验中心。目前语言教学实验中心的总面积达到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86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7项,省社科规划项目36项,省教育厅社科项目16项,纵向科研经费291.95万元;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学术专著10 部,译著7部,教材10部,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98篇,在《外国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中国翻译》、《外国语》等外语类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
教育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0多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7人,博士2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10人(含兼职导师)。在校研究生近600多人、本科生1000余人。拥有教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和高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在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教育管理学、学科教学论等方向招收全日制和在职硕士研究生。
学院设有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现代教师技能训练中心”、“教师教育研究与实训基地”等20多个专业实验室,设备总值1300万元;资料室收藏中外文图书4万余册,中外文专业期刊120多种;拥有“湖南省普通高校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重点研究基地”、“湖南省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湖南省教师教育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青少年品德心理与健康研究所”和“教师发展研究所”等科研机构。
近年来承担国家和省部级教育科研课题100多项,在《教育研究》等刊物公开发表教育科研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30余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教研奖励20多项。学院坚持开放办学,与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100多所中小学开展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
商学院
学院现有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广告学8 个本科专业,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会计硕士(MPACC)、项目管理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和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800余人(含研究生)。
学院现有教职工116人,其中专任教师100人,教授24人,副教授34人,博士45人,博导8人,硕导54人。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人,省“121 人才工程”人选5人,省教学名师、省学科带头人、省青年骨干教师16人。
学院现有湖南创新发展研究院、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湖南省新型工业化3个省级重点社科研究基地、应用经济学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科技创新团队。近5年来,主持国家社科(自科)基金27项,科技部、教育部等省部级项目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项、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1项;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省科技进步奖、省高校科学技术奖10余项,其中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3项,为企业增加经济效益10余亿元;在核心及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出版专著30部。
学院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特色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门省级精品课程和2个省级优秀教研室、1个省高校实践教学示范中心;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学生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全国及省级竞赛奖项200多人次,其中,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暨沙盘模拟经营大赛等国家金奖7项。“豆沙包”创作团队被央视新闻频道等重要媒体广泛报道。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艺术学院
学院设有美术系、设计系、雕塑系、音乐系、舞蹈系等五个系,美术学、绘画、雕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音乐学、舞蹈表演等八个本科专业,美术学、音乐与舞蹈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现有教职工108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近60人。教师在国家级专业刊物、展览发表论文、入选作品500余篇(幅);在演出比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60余项;出版专著、画册、教材100余部;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学院设有省级工业设计创新平台--“湖南省中小型机电产品设计中心”,“艺术作品实践与产业化研究所”和“湖湘音乐文化研究所”两个校级研究所。现有在校本科学生近1500人,硕士研究生150余人。
学院拥有美术楼、音乐舞蹈教学楼、雕塑教学楼、艺术设计教学楼。资料室现有藏书一万余册,期刊六十多种。拥有价值近一千二百余万元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为广大的艺术学子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学院历来注重人才培养质量,优秀学子不断涌现。有身患眼疾却勇于追逐雕塑梦想的“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赖庆林;有深入贵州,为贫困家庭拍摄全家福,并被《光明日报》、《人民日报》连续报道的“爱心使者”李进;有意大利维琴察音乐学院首位中国研究生杨多艳。我院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比赛,获“国际设计界的奥斯卡”——德国红点设计大奖,全国大学生工业设计大赛二等奖,“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优秀奖,学生设计作品入选了“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在各级展览和比赛中入选、报刊杂志发表和获奖的学生作品与论文近600幅(篇)。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3000余名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体育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3年,由原湘潭师范学院体育系和原湘潭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工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大学体育部、体育教育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系、体育学院实验教学中心、运动人体科学研究所、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所。
学院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71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8人,博士8人(还有在读博士2人),硕士37人。我院教师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90余项,发表论文500余篇。
学院设有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2个本科专业,并和艺术学院联合培养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专业的本科学生;具有体育教育训练学、体育课程论、全日制教育硕士、高校硕士、在职教育硕士等硕士研究生招生权。在校本科生1008人、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教学、实验、办公等各项设备齐全,拥有
学院一贯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专业技术与技能的提高。学院曾代表湖南省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基本功大赛获得团体总分一等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团体一等奖,运动技能类团体二等奖及精神文明代表队,充分证明了学院教学质量。以体育学院为主体的学校运动队,在田径、篮球、羽毛球、武术、体育舞蹈、健美操等项目上具有较好的基础和实力。学院已向社会输送了近2000名毕业生,历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与好评,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是体育学院一贯的追求和作风,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体育学院正以不断壮大的实力和良好的发展势态向社会各界证实其巨大的发展潜力。
管理学院
管理学院现有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四个本科专业,并有“农业经济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在院学生1300余人。设有湖南省新型工业化研究基地,湖南省旅游教育培训示范点,校级旅游管理研究所和公共事业管理研究所。学院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校级重点学科,旅游管理专业为国家级高等学校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设有信息系统及管理技术综合实验室、人力资源管理模拟实验室、旅游管理形体训练实验室、酒店管理模拟实验室,有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人员素质测评等先进的实验教学软件60余套,仪器设备总价值650余万元。资料室有图书10000余册,中外期刊130余种。
学院有教职工51人,其中专职教师39人,教授11人(含兼职教授),副教授10人,博士21人(含在读),90%以上教师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获省级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教育系统“芙蓉百岗明星”、“十一五”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青年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12人次。
近年来学院在相关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承担国家科研项目10余项、省部级课题80余项,获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奖近50项。学生获得国家和省级各类竞赛奖近100项,学院培育和指导的“经济管理学社”被评为“湖南省知名学生社团”。
法学院
法学院现辖法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哲学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拥有一支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的年轻教师队伍。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7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有硕士生导师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在读博士7人;有湖南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1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及其培养对象2人。此外,还有从事兼职律师、仲裁员的教师10余人,参与地方法治建设的专家团成员等多人。
近年来,学院共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省部级各类项目6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编或参编教材近10部,在各级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其中在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70余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50余篇。
学院始终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十分重视教学质量,严格教学管理,狠抓学风建设。学院所属大学生社团“法律协会”曾荣获“全国优秀大学生社团”和“湖南省十佳大学生社团”称号;学院志愿团系列爱心活动曾被中央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5人获得省级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奖励;1人获湖南省新闻一等奖等。研究生录取率连续多年居全校第一;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率多年名列学校前茅;近年法学专业参加全国司法考试通过率均超过50%左右,2014年通过率为63.51%,大大超过全国的平均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居于前列并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学院资料室藏书3万余册,中外期刊300余种,完全能满足全体师生科研教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