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安大学 211 |
1、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道路施工技术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高速公路筑养装备与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4、公路大型结构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西部矿产资源与地质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6、道路结构与材料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7、旧桥检测与加固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8、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9、国土资源部岩土工程开放研究实验室
10、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及其动力学开放研究实验室
11、国土资源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与国土环境开放实验室
12、建设部给水排水重点实验室
13、陕西省公路桥梁与隧道重点实验室
14、陕西省交通新能源开发、应用与汽车节能重点实验室
15、陕西省高速公路施工机械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重点学科
道路与铁道工程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地质工程
省部级重点学科
交通运输工程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地球化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构造地质学
第四纪地质学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机械设计及理论
车辆工程
岩土工程
结构工程
市政工程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桥梁与隧道工程
水文学及水资源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矿产普查与勘探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地质工程
道路与铁道工程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环境工程
长安大学现有5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2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0个博士点,144个硕士点,16个工程硕士招生领域,15个高等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专业。
博士学位授权点
序 |
学科名称 |
序 |
学科名称 |
1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10 |
岩土工程 |
2 |
地球化学 |
11 |
结构工程 |
3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12 |
市政工程 |
4 |
构造地质学 |
13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5 |
第四纪地质学 |
14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6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15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7 |
机械电子工程 |
16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8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17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9 |
车辆工程 |
18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19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31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20 |
地质工程 |
32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21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33 |
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
22 |
地学信息工程 |
34 |
交通工程 |
23 |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
35 |
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 |
24 |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 |
36 |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 |
25 |
资源与环境遥感 |
37 |
道路经济与管理 |
26 |
环境地质 |
38 |
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
27 |
资源与深部地球 |
39 |
环境工程 |
28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40 |
工程机械 |
29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41 |
建筑安全工程 |
30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
|
硕士学位授权点
序 |
学科名称 |
序 |
学科名称 |
1 |
科学技术哲学 |
7 |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
2 |
产业经济学 |
8 |
应用数学 |
3 |
经济法学 |
9 |
自然地理学 |
4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10 |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
5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11 |
固体地球物理学 |
6 |
思想政治教育 |
12 |
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
13 |
地球化学 |
32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14 |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33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15 |
构造地质学 |
34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16 |
第四纪地质学 |
35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17 |
固体力学 |
36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18 |
工程力学 |
37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19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38 |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
20 |
机械电子工程 |
39 |
城市规划与设计 |
21 |
机械设计及理论 |
40 |
建筑技术科学 |
22 |
车辆工程 |
41 |
岩土工程 |
23 |
材料物理与化学 |
42 |
结构工程 |
24 |
材料学 |
43 |
市政工程 |
25 |
材料加工工程 |
44 |
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 |
26 |
工程热物理 |
45 |
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 |
27 |
热能工程 |
46 |
桥梁与隧道工程 |
28 |
动力机械及工程 |
47 |
水文学及水资源 |
29 |
流体机械及工程 |
48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30 |
制冷及低温工程 |
49 |
水工结构工程 |
31 |
化工过程机械 |
50 |
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
51 |
摄影测量与遥感 |
69 |
交通环境与安全技术 |
52 |
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 |
70 |
交通工程 |
53 |
应用化学 |
71 |
交通新能源与节能工程 |
54 |
矿产普查与勘探 |
72 |
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 |
55 |
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
73 |
道路经济与管理 |
56 |
地质工程 |
74 |
智能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
57 |
地下水科学与工程 |
75 |
环境科学 |
58 |
地学信息工程 |
76 |
环境工程 |
59 |
地质灾害科学与工程 |
77 |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60 |
油气田地质与开发 |
78 |
会计学 |
61 |
资源与环境遥感 |
79 |
企业管理 |
62 |
环境地质 |
80 |
旅游管理 |
63 |
资源与深部地球物理 |
81 |
技术经济及管理 |
64 |
道路与铁道工程 |
82 |
行政管理 |
65 |
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 |
83 |
土地资源管理 |
66 |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
84 |
工程机械 |
67 |
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
85 |
建筑安全工程 |
68 |
物流工程与管理 |
|
|
长安大学汇聚了一批以院士、长江学者为代表的学术精英和优秀教师。学校现有教职员工3440余人,其中,院士3人,兼聘院士6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讲座教授3人,教授、副教授1155人,博士生导师157余人,硕士生导师862余人;有国家级、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7位,80余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教育部、交通运输部、陕西省等各类高层次人才计划。
长安大学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40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外国留学生10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