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11 985 研 |
1.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
实 验 室 名 称 |
主管部门 |
批准时间 |
依托单位 |
实验室主任 |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 |
科技部 |
1990 |
水保所 |
邵明安研究员 |
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2000.8 |
水建学院 |
康绍忠教授 |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教育部重点...... |
教育部 |
2000.8 |
植保学院 |
张雅林教授 |
西部环境与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2003.11 |
林学院 |
赵忠教授 |
农业部旱区农业节水重点开放实验室 |
农业部 |
2002.11 |
水建学院 |
康绍忠教授 |
农业部家畜生殖内分泌及胚胎工程...... |
农业部 |
2002.11 |
动科学院 |
张涌教授 |
农业部作物病虫综合治理与系统学...... |
农业部 |
2002.11 |
植保学院 |
张雅林教授 |
农业部西北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与遗...... |
农业部 |
2002.11 |
园艺学院 |
王跃进教授 |
国家林业局黄土高原林木培育重点...... |
林业局 |
1995 |
林学院 |
赵忠教授 |
陕西省植物源农药研究与开发重点...... |
陕西省 |
1998.1 |
植保学院 |
吴文君教授 |
陕西省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重...... |
陕西省 |
1998.1 |
农学院 |
张改生教授 |
陕西省经济植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 |
陕西省 |
1997.3 |
林学院 |
苏印权教授 |
陕西省林业综合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1995.9 |
林学院 |
赵忠教授 |
陕西省植物遗传育种工程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1993 |
农学院 |
徐旗研究员 |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陕西省 |
2001.6 |
植保学院 |
康振生教授 |
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
科技部陕西省 |
2005.1 |
植保学院 |
康振生教授 |
2.省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 心 名 称 |
来源 |
依托单位 |
负责人 |
批复时间 |
国家节水灌溉杨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水保所 |
吴普特 |
1998年 |
国家杨凌农业生物技术育种中心 |
科技部 |
农学院 |
张改生 |
1999年 |
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农学院 |
杨改河 |
2005年 |
国家小麦改良中心杨凌分中心 |
农业部 |
农学院 |
张改生 |
1998年 |
西部资源与环境网上合作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水保所 |
李锐 |
2001 年 |
农业有害生物无公害控制技术创新中心 |
农业部 |
植保学院 |
张兴 |
2003年 |
陕西省动物胚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动科学院 |
张涌 |
2001 年 |
陕西省生物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植保学院 |
张兴 |
2001 年 |
陕西省农产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食品学院 |
杨公明 |
2001 年 |
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葡萄酒学院 |
李华 |
2001 年 |
陕西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动科学院 |
窦忠英 |
2002 年 |
陕西省设施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园艺学院 |
邹志荣 |
2003 年 |
陕西省中药指纹图谱与天然产物库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生命学院 |
梁宗锁 |
2004 年 |
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测试(杨凌)分中心 |
农业部 |
食品学院 |
吴普特 |
2005年 |
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园艺学院 |
赵政阳 |
2005年 |
陕西省农业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机电学院 |
郭康权 |
2005年 |
水土保持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水利部 |
水保所 |
张兴昌 |
2006.10 |
小麦育种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 |
农学院 |
张改生 |
2006.6 |
农业部国家肉牛改良中心 |
农业部 |
动科学院 |
昝林森 |
2007.8 |
国家林业局西北自然保护区研究中心 |
国家林业局 |
林学院 |
|
2007.1.29 |
陕西省现代节水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陕西省 |
水保所 |
吴普特 |
2007.9 |
3.国家野外试验站
基 地 名 称 |
所在地 |
依托单位 |
批准时间 |
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台站 |
陕西长武 |
水保所 |
2005年 |
国家安塞水土保持综合实验台 |
陕西安塞 |
水保所 |
2000年 |
秦岭火地塘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 |
陕西宁陕 |
林学院 |
2001年 |
国家黄土肥力与肥力效益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
陕西杨凌 |
资环学院 |
2005年 |
4.校内研究机构
研 究 机 构 名 称 |
干旱半干旱农业研究中心 |
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
动物遗传育种与胚胎工程研究中心 |
农业与环境信息研究中心 |
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中心 |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研究中心 |
节水与水资源研究中心 |
西北林业研究中心 |
生物信息研究中心 |
中国农业历史文化研究所 |
西部农村发展研究中心 |
苹果研究中心 |
茶叶研究所 |
农村金融研究所 |
数学模型与数据分析研究中心 |
中药材规范化研究中心 |
微生物研究中心 |
农业法与环境法研究中心 |
草食动物研究中心 |
农业科技翻译研究所 |
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5个部省级重点学科;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18个国家、部省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国家重点野外台(站),38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
学校始终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形
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5个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和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4585人,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2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26人。师资队伍中杰出人才辈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特聘专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11人,全国模范教师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3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入选者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6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4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26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第一层次、第二层次入选者6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74人。博士生导师303人、硕士生导师706人。
我校历来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为建设一支适应学校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水平科教人才队伍,迅速提升我校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加快推进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学校先后出台了创新团队建设、拔尖人才、青年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培养等支持计划,搭建平台,资助科教人员提高学历和学术水平,支持优秀团队和个人开展高水平创新活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优秀留学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来我校工作或担任学科带头人,聘请了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我校的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共聘请3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为我校特聘教授。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出国留学规模,鼓励、支持科教人员出国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沟通。
我校师资队伍建设始终以《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为依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为重点,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的农科类综合性大学,现有在校生30000多人,其中本科生22000多人,研究生80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