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师范学院
玉林师范学院院系设置
 院系设置详情


 

文学与传媒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专业、广播电视学专业、新闻学专业、广告学专业、秘书学专业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共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生1600多人,教职工6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24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博士后2人,硕士学位40多人,硕士生导师10人。

学院现有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广西重点建设实验室)1个,广西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培育基地)1个,桂东南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广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基地)1个,非线性编辑实验室、电视演播室、图书资料库、广告实验室、广告制作室、文秘实验室、汉字形象教学展示中心各1个;教学仪器总价值700多万元。

学院重视学科和课程建设,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汉语言文学学科”是自治区硕士点授权建设单位,是学校四个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学科之一;“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团队”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团队获得“广西区重点教学团队”称号;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被列为广西区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是自治区优势特色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师口语艺术》被评为自治区级精品课程;此外,还有10多门课程分别获得学校的地方特色课程建设项目、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立项。此外,我院还整合资源优势,打造了四支学术研究团队,共承担教改项目60多项,出版专著、合著30多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承担各类科研项目200多项。

学院坚持以“学生自信、教师乐业、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作为建院目标。以“文化育人、学术育人、实践育人、技能育人、服务育人”为理念,以“文学创作队伍、新闻写作队伍、文秘公关队伍、广告策划队伍”为载体,以“人文讲坛”、“读写背工程”、“国学文化艺术节”、“文秘专业技能大赛”、“新闻采写大赛”、“广告Logo设计大赛”为手段,积极培养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学院历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就业领域广,就业质量高;主要就业方向为中小学、政府机关、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等,从事教师、文秘、新闻记者、广告设计等工作。同时,考上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加。

1.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从事语文教学和研究,能在新闻出版部门、科研机构、机关、企事业等单位从事新闻报道、文秘以及文化、宣传管理等方面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2.广播电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能主动适应现代广播电视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实践与竞争能力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具特色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辑制作、选题策划、现场报道、宣传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人才。

3.广告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广告学理论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能在新闻媒介广告部门、广告公司、市场调查及信息咨询行业及企事业单位从事广告经营管理、广告策划创意和设计制作、市场营销策划及调查分析工作的广告学高级人才。

4.秘书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和系统的秘书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知识以及较强的口头表达能力、写作、人际沟通能力、宣传策划能力等现代办公能力,能在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秘、行政管理、公关、宣传、文化等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5.汉语言国际教育专业

本专业注重汉语、泰语(或越南语)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和泰语(或越南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往有较全面了解,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高层次对外汉语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内外有关部门、各类学校、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实践型汉语言学高级专门人才。

6.新闻学专业

本专业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受到新闻业务的专业训练,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等业务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具有社会活动和科研的基本能力;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等,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学高级专门人才。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法学、行政管理等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22人,拥有任课教师3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8人,副研究员1人,讲师12人,博士7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学士6人,硕士18人,客座教授16人;拥有律师从业资格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6人,兼职硕士生导师5人;1人入选国家级民商法优秀团队,1人入选国家知识产权第三批“百千万”知识产权人才工程“百名高层次人才培养人才”计划,2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学院教学科研工作成绩显著,2000年以来,获厅局级以上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7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获厅局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其中国家级4项、区级6项。

学院坚持以“地方性、应用型、师范性”人才培养为特色,以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依托,构建了“竞赛+项目+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与玉林市、贵港市等单位合作共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37个,拥有校内“微格教室、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等实践教学基地5个。设有模拟法庭和行政管理仿真模拟实训室等专业实训室。聘有经验丰富的专业技能教师、“双师型”(理论+实践)导师12名。

坚持以服务学生为宗旨,通过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学生考研、考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提升。近三年来,共有百余名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教师资格证、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资格、司法从业资格等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全国司法从业资格考试近五年年均通过率达45.6%,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考上硕士研究生60多人。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和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种级别比赛,获得区级以上奖励250多人次。2012—2016年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都在95%以上,为地方经济发展输送了一批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1.法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接受系统的法学学科教育和训练,实践能力强,能胜任法学教育、各级各类行政机关、司法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和法律服务部门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同时,法学专业开设“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实验班(法卓班)”,“法卓班”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性法律人才,其旨在适应多样化法律职业要求,在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前提下,以课程体系改革为契机,整合教学内容,夯实学生基础理论、注重知识运用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解决法律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有效衔接。该专业近3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都达到98%,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

2.行政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现代行政管理素养和技能,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从事行政管理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复合创新型人才。该专业是2014-2016年广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面向桂东南经济发展的管理学专业群”的专业之一。该专业近3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都达到95%,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从事《道德与法治》课及其它相关课程教学与研究,面向义务教育的优质师资。该专业近3年第一志愿录取率都达到98%,其中2016年第一志愿录取率达100%,初次就业率达98%以上。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设有历史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等5个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在校生792人,教职工32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8人,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人选2人,广西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专家1人,入选广西首批“国培”“区培”专家库专家3人,历史学教学团队是广西创新教学团队,中国史学科获得广西“十二五”硕士点授权学科重点建设资助,历史学专业是广西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是校级重点建设特色应用型学科、广西优势特色专业(群)建设专业之一。

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引进、优化”相结合,努力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创新拔尖和“双师型”均衡发展的人才队伍。近年来,教师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省级教学与科研优秀成果奖10余项,横向项目经费500余万元,《中国近现代史》是广西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学院坚持以“提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实践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历史文化与旅游综合实验教学中心,下设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软件仿真实验室、餐厅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茶艺室、前厅客房部、烹饪实训室等;成立了“史风学社”、“逐路者”、“美食协会”、“校园导游服务队”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注重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加强校企、校校、校政、校所等创新协同育人平台建设。近几年,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教师、导游、厨师、面点师、茶艺师的人数稳步提升,学生参加广西自治区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余项,在教学技能大赛、烹饪大赛、导游大赛、中华经典诵读大赛、CCTV大学生英语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华书法大赛等赛事中,荣获厅局以上奖项上百人次;每年毕业生就业率96%以上,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1.历史学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具有扎实的历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素质,能胜任中学历史教学与研究工作,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本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较强的自主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能胜任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事业单位服务与管理工作,能从事中、高等旅游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培训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3.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专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烹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具备从事中西餐烹饪操作、营养配餐及餐饮业管理,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职业道德和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实用型高等技能人才。

    4.旅游管理专业(专科)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饭店和旅行社等企业及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第一线,掌握旅游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酒店服务、导游服务、景区服务等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旅游行业各领域服务、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5.酒店管理专业(专科)

   本专业主要面向酒店、餐饮企业及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第一线,培养掌握酒店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拥有酒店前厅、餐饮、客房等各部门服务与督导等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酒店、餐饮领域服务、管理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商学院

    商学院设有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电子商务、农林经济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以及会计与审计、会计电算化、电子商务等3个全日制专科专业,在校本专科学生1800多人。学院秉承“明德格物,为商以信”院训,重视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以专业技能提高和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着力提高教学质量。玉商文化研究中心是深入开展院企横向合作和协同育人的重要平台,工商管理是学校重点建设学科。

    学院拥有教职工5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高级会计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12人,硕士学位3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6人。外聘有“双师型”和“双能型”教师及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15人。拥有管理咨询师、会计师(证)、经济师和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9人,电商培训专家4人,校内“双师型”专任教师16人,校级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10人。4人入选广西“十百千”拔尖会计人才“十百”层次学术类第一期和第二期培养对象,1人入选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自2012年以来,学院教师主持各类横向和纵向项目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和参与编写教材7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近五年先后获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项,获学校教学和科研等各项奖励10余项。

学院重视提高在岗教师的业务水平和能力,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和专业技能提升,构建以区内外高校参与、开放灵活、职前职后教育贯通的应用型教师教育体系。加强与校外企业和地方政府等单位和部门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作共建有17个)。拥有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群(管理学)建设项目1个,建有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电子商务)1个,建有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管理学专业群实验教学中心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中心,另外还配套建有经济与金融实训室、财务与会计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综合开放实训中心等具有管理学学科专业特色的校内实践实训教学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800多万元。

    学院坚持把大学生成长、成才放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服务工作的首位,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并重,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设有经济营销协会、大学生创业创新协会、理财管理协会等大学生社团以及72个大学生创业创新团队。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和鼓励学生报考银行证券保险从业资格证、会计证(师)、营销师和人力资源管理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一对一安排导师指导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商业精英”和“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专业技能比赛,其中2016年获得获校级以上(含校级)获奖为1304人次,包括国家级奖项434人次,自治区级奖项199人次。2012—2016年年均就业率95.8%,连续五年荣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1.经济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比较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知识面较宽,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市场营销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电商营销、营销策划与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学科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3.财务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诚信求实的职业素养,具备管理、经济和理财、金融、法律等方面知识和能力,掌握现代财务管理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熟悉国内外有关财务管理的现状、特点与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语,熟悉国家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掌握企业会计操作流程,既能胜任会计工作,也能从事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为地方中小企业和政府部门培养从事财务会计、金融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电子商务专业

    本专业培养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满足学生就业与创新创业发展为导向,为玉林乃至广西等地区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玉林地方中小企业培养电子商务网站运营管理、网络技术服务、网店主管、网店美工、网络推广、网络销售等具有电子商务职业操守、网络自主创业的电子商务专业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的理论基础、经济学知识、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广西区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6.农林经济管理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的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农林业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农林业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够在广西区特别是玉林市各级政府部门、各类农林和测绘规划设计院、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从事政策研究、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策划与管理、土地资源调查评价、土地规划、不动产管理、农村电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7.会计专业(专科)

   本专业培养具备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熟练掌握会计实务和计算机操作技术,能在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和其他经济组织,从事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软件应用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现设有英语(英语教育)、英语(应用英语方向、应用英语方向国内3年+国外1年培养模式)以及日语共2个本科专业、4个专业方向,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495人。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有教授8人,副教授19人,讲师62人,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5人,外籍教师5人。

外国语学院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求质量、创特色为根本,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4次获评为玉林师范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先进单位;获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广西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先后获校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英语专业教学团队于2011年获自治区级教学团队立项建设;“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获学校批准为建设学科,英语获定为学校申报教育硕士四个重点方向之一。

外国语学院教师教研成果显著,《英语语音》课程获评为自治区精品课程;英语(应用英语方向)获学校批准为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项目启动项目;教师参加各项竞赛成绩喜人:参加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特等奖1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1项;参加广西高校课件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第一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广西赛区一等奖3人,二等奖3人,全国总决赛三等奖1人;参加广西教师教育课程教学技能大赛1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参加广西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人文社科组)1人获一等奖,1人获二等奖;4人次获“外教社杯”广西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比赛二等奖,参加全国高等师范院校英语专业教学精品课决赛4人获决赛一等奖、4人获二等奖。

在科研方面,近年来,外国语学院先后承担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项目5项,目前在研区级科研和教改项目8项,厅级项目25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教材20部,专著、编著9部、译著1部,先后获自治区优秀教学成果奖5项。

外国语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已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获自治区级“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中英语学科课程基地”立项建设,拥有20多个校内外实践基地,校内实验室总面积共1815平方米;其中有9个数字化语音室、1个同声传译实验室、1个虚拟仿真情景教学实验室、1个摄录播实验室;9套实训软件,包括银行、单证、报关、报检、商务英语等3D仿真实训系统,可同时满足614个学生同时参加实验教学、380个学生参加自主实验的需要,为学生的技能训练提供了保障。

外国语学院积极开展校园文体活动、学科知识竞赛活动,多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竞争能力。每年都组织开展外国语言与文化节;参加“外研社杯”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节优秀节目决赛获一等奖、微电影优秀剧目决赛获一等奖;获广西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6人;积极组织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和阅读大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广西大学生英语翻译大赛、广西高校大学生英语戏剧比赛、CDEN-GUET华南区英语辩论赛、广西高校泰语综合能力大赛、广西大学生日语演讲比赛等技能竞赛活动,参赛人数和获奖人数历年均居广西高校前茅。

外国语学院重视学生国际化视野培养,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型人才。每年都有一批学生参加校际交流项目到国外学习,攻读硕士学位或就业,多次承担玉林市“中小企业商机博览会”、“中医药博览会”文字翻译、口译、礼仪接待等任务。

近五年,外国语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有一大批毕业生考上了清华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本筑波大学、泰国曼谷大学等知名大学。

1.英语专业(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基础教育英语教学改革需要,具有扎实英语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教学基本技能和现代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良好的教书育人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英语人才。

2.英语专业(按应用英语方向国内3年+国外1年模式培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一定的泰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涉外文化知识,能熟练运用英语和泰语,在外贸、旅游、文化等部门从事商务、翻译、管理等工作的国际化双语应用型人才。

3.日语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既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基础、一定的跨文化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又能熟练掌握商务、外贸、文化等领域的理论知识和实用技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商务相关工作的日语高级应用型人才。

 

 

数学与统计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是玉林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院系之一,学院依托广西桂东南经济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根据现代社会经济文化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开设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应用统计学3个本科专业,2个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813人,教职工4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9人,教授9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教师3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广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广西高校优秀人才资助计划2人,广西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人。

学院依托广西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复杂系统优化与大数据处理和学校重点学科-系统科学三个平台开展学科建设,同时建有数学建模、信息与科学计算、应用统计等专业实验室和30多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院坚持以质量工程为平台,以科学建设为动力,以创新教育为目标,以实践教学为辅助。目前,设有函数、代数与几何、数学教育、公共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统计6个教研室。近5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3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项,科研总经费500多万元;公开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近200篇,其中被SCI收录70多篇,EI收录30多篇,中文核心期刊5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多部;获自治区级教学与科研成果奖6项。

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立足“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管”。以数学与信息文化节、四业文化节、就业指导服务月、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软件大赛、金融精英赛专业活动品牌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志愿队、中学数学研究协会、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和礼仪公关协会等学生社团为载体,近5年,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数学竞赛、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计算机软件大赛、金融精英大赛和数据挖掘挑战赛等,共有500多人次获奖;先后有100多名学生考上硕士研究生。每年就业率达95%以上,为社会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质量优秀人才。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扎实的数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教学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能在中小学、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管理的专门人才。

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学生数学理论和软件开发双重能力,通过学习Oracle数据库、Linux系统、Java EE开发、Android移动计算、网络安全等特色课程,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良好的算法设计、实用软件开发和信息管理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各类公司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和信息管理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3.应用统计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统计学基础,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具有熟练的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处理的能力,能在统计、经济、管理、金融、保险、证券和教育等领域从事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复合型专门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等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生837人,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30人。学院有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工程与技术研究所2个研究机构,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拥有广西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括公共计算机、计算机原理、嵌入式、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软件测试等专业实验室,该中心实验用房面积约14700平方米,拥有8066台(套)设备,设备总值达到3192.91万元。建设有大学生创新基地,并多次在全国软件创业赛、“蓝桥杯”、“红旗杯”、“中华软件杯”全国软件设计大赛、广西计算机应用大赛等比赛中获得“特等奖”、“一等奖”等优异成绩。

学院重视专业和课程建设,突出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竞赛+项目+实习”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大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全国专业技能竞赛和项目开发,建设有广西壮族自治区内外实习实训基地10多个。在科研方面,近年来承担各类项目89项,其中教育部西部大学校园网建设工程项目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3项,广西教育厅项目25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世界三大检索系统检索收录18篇,中文核心79篇;出版专著教材多部。

学院学习氛围良好,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各项社团活动及社会调查等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外语等综合素质逐年上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能在科研部门、教育单位、企业、事业、技术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从事计算机教学、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2.软件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和基本技能,掌握软件工程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软件开发方法,具有较强的软件项目的系统分析、设计、开发和测试能力,能综合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从事软件项目开发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同时开设有卓越工程师班,是学校开设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实验班之一。

3.物联网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协作能力,掌握数学、自然科学等科学知识,具备计算机技术、传感技术、通信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能够在物联网相关应用领域运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和工具从事物联网感知与控制、有线/无线网络与传输和软件与信息服务的研究、开发、集成、应用和管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开设有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等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955人。设有物理学教研室、大学物理教研室、光电与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教研室和实验教研室。我院现有教职工53人,专任教师42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共15人,博士后1人,博士12人。我院实验室通过省级条件合格实验室评估,所属实验中心实验用房使用面积3439平方米,仪器设备价值约合934万元。近年来,物理实验教学中心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广西教育厅《广西‘物理科学与科学学科’教师教育创新示范平台建设项目》、日元贷款项目以及我校项目的资助,先后投入400多万元用于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在校外已建立了玉林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玉林分公司、容县中学等十多个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环境。近年来,教学科研成果显著,获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完成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和院级项目30多项,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30多篇,全国核心期刊论文70多篇,取得教学成果奖多项。我院已成为一个师资力量雄厚、科研力量强、学术水平高的教学实体。近五年来我院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2016年的就业率达96%。

学院坚持更新教育观念,通过深入改革我院现有五个专业的培养方案,加强校内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加快推进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着力课程体系改革,着力进行教学过程管理,着力推进学生培养职业化。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引进、培养若干能适应我校当前教育改革、教育转型所需要的教师,同时积极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学人才。不断加强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特色课程体系,建立高校和中小学、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通过到学校、工厂、企业调研,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标准,制定出符合当前中小学和社会经济各领域需求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娴熟工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1、物理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系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和教学方法;了解物理学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及物理学教学新理念;具有较高的物理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工作能力;毕业后可从事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物理教学和教研工作、以及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教育、教研、技术、生产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本专业是以光学、电子信息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光、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为核心的应用技术型专业,主要核心课程有:应用光学、数字电路、微机原理、PLC原理与应用技术、光电成像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光电传感技术等,主要培养掌握现代电子信息系统及光电子工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从事光电技术与系统相关产品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欢迎有志于光电技术、实践操作能力强的考生报考。

3、土木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等的设计、研究、施工、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专门人才。毕业生将具有土木工程材料、地基基础、房屋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工程经济等专业知识;掌握工程制图、测量、结构实验与检测、计算机应用和外语等基本技能,获得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管理的基本训练;具备一般土木工程规划、结构设计与施工管理以及对土木工程质量评估和进行科学研究、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初步能力。

4、机械电子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应用、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信息科学与技术等多元结构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的综合能力,掌握机电产品的设计和制造、机电一体化设备(系统)调试、检测和维护、现场生产过程组织、协调和管理等方面工作,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工程实践能力和竞争意识的复合型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是自治区特色及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是自治区优势特色专业。学院现有在校生1010人,教职工42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26人,在读博士2人。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提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近年来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20多项,发表论文近200篇,其中SCI、EI收录10多篇,全国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学院还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培养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竞争力,深受社会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

学院按照“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四位一体的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工程训练与课程实验,创新实验与科学研究“三个结合”原则,培养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型、实用型、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学院拥有设备先进、配套完备的实验中心,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设备总值1300多万。现有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信号与系统、单片机与微机原理、PLC可编程自动控制、DSP、测控电路、光电检测、通信原理与移动通信、通信网络、创新实践实验基地等17个专业实验室。我院以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近年来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创新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70多项。我院积极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在校内与企业联合成立了“好邦创新创业学院”,“粤嵌创客空间”,在校外建立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大唐移动通信公司、玉林好邦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北海永昶科技电子公司、广州粤嵌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多个教学实习实践基地,形成了较完备的实践教学环境。

1.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专业具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电子设备和系统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通信工程专业

本专业具有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通信技术、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电子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电子与通信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3.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现代仪器设计制造、测量与控制方面的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等方面的设计、开发、应用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在测控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与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

化学与食品科学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在校学生1096人,教职工46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副教授8人,高级实验师3人,拥有博士学位20人,在读博士2人,入选广西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等学校优秀人才计划1人。

现有化学(师范类)、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5个本科专业,其中材料化学是自治区特色优势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工程是自治区硕士学位建设授权学科,生物化工是自治区重点学科,应用化学(工业分析和药物分析)是自治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学院的科学研究十分活跃,近5年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经费达1200多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9项,经费715万元;省部级项目32项,经费350万元。SCI收录论文131篇;申请专利39项,获授权22项。

该院实验室设备齐全,环境优良,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教师科研需求。学院拥有9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及实验大楼,拥有广西区重点实验室--广西农产品化学与生物加工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桂东南特色农产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和一批校内外实训基地,现拥有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合计152台(件),如单晶、粉末衍射仪、单晶衍射仪、扫描电镜、气质联用仪、比表面分析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仪器设备总价值达2700多万元,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实验平台。

学院教学教育工作成绩突出,五年来承担区级精品课程3门、重点课程1门,各类教改项目17项,发表教改论文43篇,出版(自编)教材9部。学院重视人才培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大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成果显著,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操作竞赛、广西高校大学生化学化工类论文及设计等竞赛中,学生荣获全国一等奖、二等奖有50多人次,每年有13%毕业生考上科研院所或高等院校研究生。近三年来,该院各专业的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8%,为地方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1.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以师范性为主体,兼顾应用性技术,能胜任在学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在商检、食品、卫生、防疫、药物、化工等部门从事科研、产品开发、检测等技术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应用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应用化学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胜任在农产品加工与分析、石油化工、食品工业、医药制造、节能、环保及相关行业从事应用研究、产品开发与检测、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工作,或到厂矿企业、事业、行政部门、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材料化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较系统地掌握材料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材料化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合在节能与环保材料、硅酸盐(玻璃陶瓷、水泥)、轻工材料、高分子材料加工(塑料、涂料)等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的领域从事材料合成制备、材料评价分析、加工与开发应用以及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部门从事产品生产、技术开发、管理、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4.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的基本原理、工艺技术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和技能,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实际应变能力,毕业生能在化工、石油、冶金、能源、轻工、医药、环保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应用型人才。

5、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的食品科学理论基础、优良的工程素质和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食品加工、食品分析、食品工艺等熟练的技能,能在现代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内从事食品工艺设计、设备选型及配套、新产品开发、食品品质分析、监控、检验等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生物与制药学院

生物与制药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园林、制药工程及生物制药、园艺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在校生1175人,教职工4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硕士21人,在读博士2人,兼职硕士生导师2人,师资队伍实力雄厚。设有动物学、园林与植物学、微生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物与制药工艺学及创新创业教育6 5个教研室。

学院科研成果显著,目前在研项目4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6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26项),科研经费400多万元。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000多万元。生物科学是校级重点学科,制药工程是省级急需专业,生物技术是省级特色专业。

学院积极探索适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大学生CCTV英语竞赛中,均取得良好成绩,其中全国一等奖、二等奖30多人次,广西区一等奖、二等奖60多人次。毕业生考取研究生数量逐年增加,近三年来,共有近百名毕业生被中国科学院、厦门大学等高校录取;四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均达到96%以上,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教师、公务员、选调生、企业等岗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实用性人才。

1.生物科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学校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2.制药工程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掌握制药工程及药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受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初步训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从事药物生产工艺设计、药物合成、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研究和开发、药物调配、药物制剂生产与管理、工程设计、医药营销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3.生物制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技术和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现代生物技术和制药技术的常用实验流程,初步了解生物技术制药企业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程,能够胜任现代生物技术实验室和生物技术制药企业岗位基本要求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4.园林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景观与绿化工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企业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能在城市园林、城市规划、林业部门、旅游部门和花卉苗木企业从事风景旅游区、各类公园、城镇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设计、施工、园林植物繁育栽培、养护及管理的高级技术人才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人才。

5.园艺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的知识体系,较宽厚的园艺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较扎实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在果树、蔬菜、观赏园艺、药用植物、设施园艺及其它相关专业方向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科技推广、产业开发、经营管理及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体育健康学院

学院现有体育教育、运动康复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3个本科专业,在校生1009人;专业教师58人,其中教授7人,副高职称25人,讲师及中级职称28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24人,国家级裁判员和国家一级裁判员13人;设有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心理学、体育保健等4个实验室以及2000多平方米的大学生康复实训中心;拥有标准的塑胶田径场、足球场和篮球馆、排球馆、体操馆、健美操馆、游泳池等。广西体育行业特有职业鉴定中心之一、广西区健美操(啦啦操)教练员培训基地、广西区游泳救生员培训基地、少数民族板鞋、少数民族陀螺传统项目培训基地、AFA亚洲高校职业健身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单位。学院正在积极筹备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的申报,并与陕西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

学院注重教师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近年来发表各种体育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国内中文核心期刊核心论文近200篇,SCIE等六大检索系统收录近20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参编教材7部;承担有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科研项目和15项厅级科研项目。

近四年来,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技比赛成绩喜人:国际级第一名7个、第二名9个、第三名2个,国家级第一名4个、第二名1个、第三名1个,区级第一名14个、第二名16个、第三名22个;参加全区高校师范生综合教学技能比赛5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

1.体育教育专业

体育教育专业是玉林师范学院的老牌专业,该专业系统地培养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规律,能在中等学校等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指导体育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运动康复专业

运动康复专业是体育与医学复合交叉的专业,全国只有14所本科院校开设此专业,我院是广西最早所开设此专业的院校;根据国家教育部学位规定,该专业毕业生是理学学位。主要从事运动康复医疗服务、运动健康促进指导、运动伤害防护、运动保健与营养指导等工作的,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工作一年后具备报考康复治疗师资格。

3.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社会体育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能胜任社会体育指导员(健身房指导方向和跆拳道方向)工作,以及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指导工作、组织和管理工作,具有体育产业经营、开发及管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高级应用型人才。

 

 

音乐舞蹈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设有音乐学、舞蹈学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音乐学专业是玉林师范学院立项硕士专业学位建设点。在校生860人,教职工50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硕士学位17人。聘请多名国内外著名的音乐表演家、教育家为客座教授。

学院重视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荣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被确立为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多门课程分别被评为地方精品课程、优质课程和特色课程。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教材与专著10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等专业刊物上发表了近200篇学术论文;每年均有不少论文、艺术作品、多媒体课件在国家级和省级比赛中获奖。

学院坚持狠抓师生艺术实践与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建有音乐技能综合实训中心、教学技能实训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拥有琴房210间、钢琴183台、电钢琴52台,民族、西洋乐器一大批,还有设施配备精良的电脑音乐制作室、演示厅等。在校外建立有中小学教育实习基地10多所,艺术实践基地5所。我院师生参加各类艺术专业竞赛活动,获得省级以上奖励80余项,如: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二等奖、论文一等奖;中国全明星拉拉操比赛一等奖;广西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二等奖;广西金钟奖声乐表演奖;广西音乐舞蹈大赛一等奖;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广西赛区优秀奖等等。近三年来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6%以上。

1.音乐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2.舞蹈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培养掌握舞蹈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能在中小学、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行业从事舞蹈教学、科研、创作及开展群众文艺工作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美术与设计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现有美术学(教师教育)、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5个专业。在校学生1076人。现有专业图形工作室、服装工作室、装裱艺术工作室、版画工作室、摄影实验室、环境设计实验室、艺术展览厅、教育技能实训中心等完善的教学设施,校外实践基地近20家设计企业及学校。在长期的教学中已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特色模式。  

1.美术学(教师教育) 专业

本专业培养掌握美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美术表现和美术鉴赏审美能力,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发展动向,具备初步的科研和创作能力、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高级综合型应用人才,毕业后能胜任各级学校美术教学和群众美术文化工作。

2.绘画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美术基本理论知识、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具备绘画艺术创作、艺术理论初步研究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文化艺术、宣传、教学、设计研究等部门从事群众文化、绘画创作和教育教学工作。

3.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本专业以研究学习艺术设计领域内各类图像信息传达为主攻方向,培养能在各行业设计机构、各级学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印刷品设计、网页设计和学校教学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4.环境设计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艺术设计、室内设计和雕塑与壁画设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表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以环境创新设计为特色的环境艺术设计的综合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5.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本专业主要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高素质、有创意、懂材料、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人才,适应从事服装设计、产品开发、陈列设计、样板制作、生产技术管理、服装市场营销、服装高级定制等岗位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设有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教育学4个本科专业及小学教育、学前教育2个专科专业,在校生2894人,教职工92人。其中,教授6人(1人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治区人民政府督学,教育学二级教授),副教授16人,博士(含在读)11人,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90%以上。学院是广西首批幼儿教师教育基地,广西小学教师教育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教师培训和研究基地。小学教育是玉林师范学院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试点专业,是广西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

学院教学科研成果显著。教育学教学团队是自治区级教学团队,《教育学》、《心理学》是自治区级教师教育精品课程。学院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3项,广西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3项。近3年来,主持局、厅级及以上教学科研项目48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发表在《高等教育研究》、《课程教材教法》和《比较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80余篇;编写出版著作20余部、教材6部。学院被评为广西教育科学研究先进集体。

学院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适度的理论基础、较宽的专业适应性,着重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院人才培养卓有成效,先后有30余名学生在自治区级“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办学影响力不断提升。

1.学前教育(本科)

培养具有较深厚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能胜任幼儿园教育教学、学前教育管理、幼儿保教及教育科研工作的幼儿教育高级专业人才。

2.小学教育(本科)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素养,能从事小学语文、数学、英语及其它学科教学、研究的专业人才。

3.应用心理学(本科)

培养具有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扎实的心理学应用技能,了解并熟悉心理学各分支学科,能在心理学教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相关领域从事理论和实践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4.教育技术学(本科)

培养能从事教学资源、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数字化校园和校园信息化的设计者、建设者、管理者,各级电教馆和普教的教育技术人员。

5.小学教育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定向师范生(专科)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基本理论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扎实的小学教育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广泛的科学文化素养,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又能承担农村小学各门课程教学任务的农村小学全科教师。

6.学前教育专业(专科)

培养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够胜任幼儿园教学、管理工作,以及各种学前教育机构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最后更新日期: 2017-07-17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职朋校友圈 > 玉林师范学院 > 玉林师范学院 院系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