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一流学科

首页 成员 话题 口碑
立即获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求学调查报告

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报告,报考必读

院校口碑(共 697条)   发布点评

职朋9795736(男) 本科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22级

学校印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大气科学全球十八,国内第一水准。学校学习氛围浓厚,有着“北清华,南信大”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顶流双一流院校。学校共有5个食堂,两个美食街区。生活学习氛围好,有着最温暖的大学的称号。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主校区、金牛湖新区、无锡校区,占地面积2000余亩,有25个专业学院,86个本科专业(不含专业方向);有1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类别,2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类别,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2400余人,全日制在校生约39700人。学校与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雷丁大学、曼彻斯特大学,俄罗斯国立水文气象大学等150多所世界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是首批“江苏—英国高水平大学联盟”高校,2024年入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优秀案例名单TOP20。与英国雷丁大学联合举办的雷丁学院是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联席会主席单位;与爱尔兰东南理工大学联合举办了沃特福德学院,拥有两个本硕一体化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高校。学校建有国际教育学院,拥有中国政府、商务部、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江苏省政府奖学金等招收来华留学生资格;创办巴哈马大学“孔子学院”;学校的“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区域培训中心”及“亚太经社会/台风委员会培训中心”,为160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6000余名高级气象科技人员和管理者;学校与加纳、乌干达、埃塞俄比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合作建立5所气候学院。
专业评价大数据相关专业除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之外,还有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该专业于2017年成立,是一门学科边缘交叉专业,主要研究大数据分析理论和方法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及大数据管理与治理的方法,强调大数据相关技术与经济管理知识的结合。学生需要熟练掌握大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具备利用商务数据进行智能决策的能力。
相对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来说,该专业更偏向于分析、应用和决策方向,大部分只面向物理科目组合招生,只有个别学校面向历史科目组合,毕业后颁发管理学学士学位。该专业学生可考取大数据工程师、CCDH、CPEE、数据分析师等资格证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注重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从数理逻辑到不确定性思维的培养,要求具备较强的大数据处理的系统构建、算法模型、应用推理等认知和实践能力。该专业总体发展方向分为三大类:数据分析、数据平台建设和数据治理。数据分析方向要求掌握数据采集、准备、存储、计算和处理方面的知识,掌握SQL、R语言、数据可视化工具、常见的算法模型及统计方法,对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平台建设方向主要掌握软件工程和项目管理知识。数据治理方向需要熟悉各种数据治理的框架。

口碑详情 展开

职朋9775800(男) 硕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光学 - 2022级

学校印象
一、优势分析
1. 学科实力突出  
   - 大气科学:全国顶尖水平,与北大并列第一,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在气象、气候研究领域享有盛誉,就业方向明确(气象局、科研机构等)。  
   - 信息技术与电子类:计算机科学、电子信息工程等学科为国家级重点,与华为、腾讯等企业合作开设定制班,就业前景广阔。  
   - 交叉学科发展:依托大气科学优势,积极拓展人工智能、遥感、环境科学等交叉领域,科研平台丰富(如数字取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科研与师资力量 
   - 拥有中科院院士、海外院士等高水平师资,科研团队实力雄厚,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 实验室设备先进,如多普勒天气雷达系统、人工气候箱等,为学生提供优质实践环境。

3. 地理位置与资源 
   - 位于南京江北新区,毗邻长三角经济圈,实习和就业机会丰富。  
   - 南京作为教育重镇,高校资源密集,学术氛围浓厚,学生可共享区域内的文化和科技资源。

4. 就业与升学支持
   - 大气科学类专业毕业生在气象系统认可度极高,体制内岗位稳定。  
   - 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定制班学生就业竞争力强。  
   - 升学率较高(约44%),部分学生进入顶尖高校或科研机构深造。

5. 校园环境与生活  
   - 主校区环境优美,绿化覆盖率高,宿舍条件较好(部分为四人间、独立卫浴)。  
   - 食堂种类丰富,但价格偏高;校园生活便利,设有多个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二、存在的不足
1. 学科发展不均衡
   - 非优势学科(如文科、艺术类)实力较弱,资源投入和社会认可度有限,就业竞争力不足。  
   - 部分专业课程设置偏基础,缺乏深度,需学生自主拓展。
2. 行政效率与管理
   - 行政部门服务态度参差不齐,部分流程繁琐,存在“官僚化”现象(如校友反馈行政楼关系户态度差)。  
   - 查寝等管理制度执行松散,对自律性较差的学生缺乏有效引导。
3. 就业与地域竞争 
   - 气象类岗位集中在体制内,薪资水平一般,且江苏省内竞争激烈(如气象局岗位需高学历)。  
   - 计算机、电子信息类专业虽强,但与南邮、南理工等校相比,全国知名度仍有差距。
4. 校园生活细节
   - 主校区位于江北郊区,周边商业配套较少,娱乐活动有限。  
   - 部分区域环境问题(如“鸟屎大道”)影响体验,食堂卫生偶有争议。
- 适合学生群体:  
  - 对气象、大气科学有强烈兴趣,或希望在信息技术领域深耕的学生。  
  - 追求高性价比(分数低于211,但学科实力接近)的考生。  
专业评价1. 学科优势 
- 特色方向:在光通信与光网络、光电检测与传感、光电器件与材料方向成果突出,多载波预编码等技术应用于实际。
    - 科研资源:拥有多个重点实验室和高端设备,承担多项科研项目,经费充足。
    - 师资力量:教授、副教授众多,研究方向广泛,注重产学研结合。
    - 学生培养:课程注重实践,学生科研竞赛获奖多,有国际交流机会。
2. **存在不足**
    - 交叉融合弱:与计算机、人工智能交叉不足,相关培养有待加强。
    - 影响力有限:学科排名与顶尖高校有差距,毕业生竞争力需提升。
    - 就业限制:本地光通信企业少,实习多需赴外地。
    - 设备共享差:高端设备预约难、使用受限。
3. 前景展望
    - 就业方向:毕业生多进入光通信、光电设备制造企业或科研院所、事业单位。
    - 升学情况:部分学生国内深造或出国留学,深造方向集中在光通信等领域。
4. 总结建议:适合对光通信等有兴趣、分数中等的学生,建议拓展交叉领域知识,积极参与科研,关注行业动态。 
口碑详情 展开

职朋9756265(女) 硕士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2022级

学校印象还是挺推荐大家报名的,大学四年过得还是很舒服的,想躺平可以躺平,想奋斗也有平台,老师导员很和善。就是行政楼里的关系户态度很差额,一个个跟东厂员工似的~~~综合学校的就业认可度和生活条件、学习平台,我觉得南信大还是对得起学生的,就是南信大对学生似乎太温和了,很容易把人养废掉哈哈哈。大学四年,有人退学,有人保研,有人去了高薪互联网,有人去了体制内,回顾刚开学,但凡目标明确付出行动的同学都获得了满意的答案。信大作为一个平台已经足够大了,属于中档,努力的话,你能把这里当成一个985,遍地都是努力的考研人考公人,搞竞赛科研什么的学校也都支持,摆烂的话,也和中专差不多了,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也没人管,查寝就是个过场。大部分老师还是会网开一面尽量给你过
专业评价报考南信大最赚的,本省生源刚过分数线没几分,以后打算去外省,特别是你的目标省份南信大收分特别高。一般般的,就是本省生源想混双一流名头的,一般就南林南信南工,很难说这三家谁强谁弱,但是近几年明显南信宣传很强,看上去名气很大,牛逼哄哄。不过反正是混,也混不到那些顶尖学科,以后毕业靠自己本事吃饭。血亏的,是本省考气象类的。等你进来发现学的比谁都累,就业比谁都难。大城市就业卷,小城市压根没岗位。体制内气象局就那些岗位,体制外气象类公司也不多,本来分数够211结果还是顶个双非。这些江苏人很想留江苏最后不得不苦逼地读完了研究生甚至博士只为了气象局岗位,或者灰溜溜去了外省。全国气象好的没几家,北大复旦南大南信,三个都在长三角,江苏省内必然卷。当然,家里有关系另外说。
口碑详情 展开
此口碑数据来自求学调查报告,查看更多697个回复请前往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