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工程校友口碑(共8109 位校友分享) 最后更新时间: 2025-08-08
方泽618608(男) 广州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学校生活方面还不错,不过这几年扩招,宿舍条件差了些,学习氛围不浓,但这个主要看个人,学霸是不会受影响的,而且学校这几年也在高速发展 专业评价: 这个专业真的是学的太多太杂了,没有卵用的学了一大堆,有用的又不深入学习,全都学一点点,出去后才知道学的多没有用,精通才是最关键的 口碑详情:
职业圈用户9759759() 五邑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专业评价: 口碑详情:
职业圈用户6795100(男) 西南民族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我们学校文科方面比较强吧,理科,尤其是我们工科类的,完全靠自己悟性. 理科方面,学习划分的资源也比较小,学校更注重文科. 专业评价: 我的读专业,个人觉得要想有所成就需要花很多时间,但是可以转向其他计算机类的专业, 转其他共同类的专业还是很有优势的. 口碑详情:
lilili00(女) 中国农业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中国农业大学是 教育部 直属、进入 国家“211工程” 和“985工程”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是 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源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国务院于1954年和1984年将北京农业大学列为全国六所重点院校和全国重点建设的十所高等院校之一。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中央农业部机耕学校合并成立北京机械化农业学院,1953年7月更名为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60年10月,国务院将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列为全国64所重点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2003年5月4日,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视察中国农业大学,发表了重要讲话。2009 年 5 月 2 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农业大学,与学校师生亲切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历经近百年的世纪风雨,中国农业大学已经发展成为一所以农为特色和优势的综合性大学,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农业与生命科学、资源与环境科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农业工程与自动化科学、经济管理与社会科学等学科群。学校 共设有13个学院,涉及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医学、哲学等9大学科门类;设有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学校拥有 6个一级国家级重点学科,6个二级国家级重点学科,19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1个博士后流动站;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6个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级研究中心,15个部级研究中心。 中国农业大学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1509余位专职教师,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其中一人为双院士) ,教授(含研究员)451人、副教授(含副研究员)710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1人,“ 973 ”首席科学家 9 人,教育部“创新团队” 5 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群体” 4 个,国家级教学名师 2 人,全国优秀教师 3 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8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74 人。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国际著名农学 家 Noman Borlaug 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DNA 之父”James Watson在内的一批国内外著名学者担任我校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 中国农业大学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的完整教育体系。学校拥有 12 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71 个博士学位授权点, 136 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56 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学、化学两个学科被列入“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学校重视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现有全日制本科生 14170 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3420 名, 全日制 博士研究生 2141 名,成人教育学生及网络教育学生 40753 名,留学生 84 名 。 中国农业大学坚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以高水平和实用型的科研成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服务,在生物与农业高技术领域的研究居国内领先水平。“黄淮海平原中低产地区综合治理的研究与开发”获 1993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优质高产玉米农大 108 的选育与推广”获 2002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家增产粮食 100 亿公斤以上,这些成果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2008 年度,我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4 项,科技进步奖获奖数在全国高校名列第三位。此外,还获得省部级奖项 35 项。 2008 年,我校主持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项目(“ 973 ” 项目)总数为 12 项,在全国高校列第 4 位;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 133 项,在全国所有申请单位中排名第 13 位;发表的国际论文被 SCI 、 SSCI 和 EI 收录的达到 1276 篇。 2005 年我校有 2 篇论文在国际著名杂志《 SCIENCE 》上发表, 2006 年我校有两篇论文分别在《 CELL 》和《 NATURE 》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 2008 年,我校教师在《 Nature Genetics 》发表了重要的研究论文,奠定了我校在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 中国农业大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努力扩大开放、加速国际化进程、提高国际化程度。学校与美国、德国、加拿大、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日本、韩国、泰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俄罗斯、乌克兰、以色列等 33 个国家和地区的 145 所大学与研究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有数百名国外专家来校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校内设有中德综合农业发展中心,中日农机维修培训中心,中以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中日神内农牧经营研究中心等国际教育、科研合作机构。 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开展。学校现有七十多个学生社团,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理论、实践、志愿服务等多种类型,成员超过 5000 人。学校现有建制完善的学生艺术团,包括合唱团、管乐团、舞蹈队、健美操队、戏剧社等,学生合唱团代表中国大学生先后赴韩国、西班牙、台湾进行专场演出,获得国外同行的高度评价。学生登山队成功登顶海拔 8201 米 的卓奥友雪峰,并有 4 名队员入选 2008 年珠峰奥运火炬传递预演队,黄春贵、苏子霞、周鹏同学勇攀高峰、挑战极限,直接参与和保障完成了奥运圣火登上世界最高峰的历史性创举。峰云社为我校赢得 2008 年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特等奖。中国农业大学橄榄球队是中国大陆第一支橄榄球队,连续 14 年获得全国比赛冠军,多次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并于 2006 年获得多哈亚运会铜牌,为祖国争得荣誉。“名家论坛”作为校园文化的品牌自创办以来,已先后邀请到 DNA 双螺旋结构发现者、诺贝尔奖获得者詹姆斯 . 沃森、“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文学大师 余秋雨 先生、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外交 家王英凡 先生、央视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著名企业家张朝阳等在内的各路“名家”走上讲坛,发表演讲。近年来,我校学生曾相继荣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等荣誉。 34 名同学自发编写了一套题为《乡土?乡亲》的“三农”科普图书,温家宝总理亲笔回信并给予高度赞誉。 国富民殷、强农为本。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是我校百年不变的追求。数代农大人情系乡土,忧患苍生,为实现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温饱和富庶之梦不遗余力,与祖国和人民保持着最紧密的血肉联系,形成了学校特有的勤勉持重、爱国忧民的精神传统和严谨求实、厚德博学的办学传统。今天的中国农大保持着农业优势学科,发展着多种新兴学科,同瞬息万变的世界紧密相连,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同步发展,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已经制定并正在实施整体发展规划,以改革和发展为主旋律,大力加强学科建设和校园建设,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目标迈进。 专业评价: 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起源于1955年筹建的农村电气化系,不断适应信息与电气工程学科人才培养需求,建设和发展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院。 学院教学、科研实力雄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8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名,享受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1名,北京市青年英才计划入选者3名,并逐步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中青年骨干;学院以培养学科高层次人才为首要任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600余名,其中研究生500多名,本科生1100多名,每年为社会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学院涵盖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信息工程与计算机两大学科群,下设电力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工程系和地理信息工程系4个教学系,1个电气信息实验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计算中心挂靠学院;拥有7个本科专业、1个信息科学试验班,1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国家级重点学科。学院建有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示范性创新实践基地;“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电分会科教专委会”、“国家电网公司农电新技术培训中心”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农林类专业委员会”挂靠学院。 依托电力与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中心、电子与自动化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化技术研究中心三大科技创新平台及下设的多个研究所,学院承担着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国际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重大科研项目,年科研经费5000万元以上,科技成果转化产值超过3000万元。 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国家的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及企业协会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与人才培养。 几十年来,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秉承“团结、朴实、求是、创新”的院训,坚守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围绕教学科研两个中心,在文化传承创新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面向未来,学院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抢抓信息和能源科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现代化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口碑详情:
范星露(男) 重庆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学校有空调,宿舍条件很好,四人间,热水,空调 上床下桌,阳台,天气特别潮湿,吃的重口油腻辛辣样式少。 专业评价: 专业还行,都是很基础的知识和象征性的实验。也有很恶心的老师,就业情况还可以,想发展的还是等着考研把 口碑详情:
北街没有猫(女)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Chengdu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成信大”,由中国气象局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入选中国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为国际CDIO组织正式成员、全国CDIO工程教育模式试点工作组副组长单位、中国气象人才培养联盟成员,是第一所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部队培养国防生的一般本科院校,是以信息学科和大气学科为重点,学科交叉为特色,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的省属重点大学,被誉为“气象工程人才摇篮”、“统计工作者的摇篮”,属于一本院校。 专业评价: 我是成信院电子信息科学的,专业还不错,虽然“每年参加全国范围类的比赛都会取得非常好的名次” 但拿名次的都是进入创新科技实验室的和3+1班的,要学的东西很多,你要报的话,要对电子感兴趣。要是能在大一进入实验室,前景比很多一本学校的电子类专业毕业生要好很多。 口碑详情:
five555wl(男) 江苏理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女多男少,但是计算机,电子专业相反,机械学院为最大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其次,但是专业课老师还是资历比较深的 专业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现在不吃香了,要么考研,要么进工厂,要么就转行人人码农,转行计算机的人居多 口碑详情:
职业圈网友(男) 南京师范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学校是211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学校学习氛围很不错,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电子方面也是很强的,有很大的学习空间 专业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是一门应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进行电子信息控制和信息处理的学科,主要研究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口碑详情:
职业圈网友(女) 淮海工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学风不是很正,然后实践的东西太少,太注重理论,还有考试最好再难一些,在严厉一些,希望学校越来越好 专业评价: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挺好的,硬件软件都有。但是多而不精,学校老师可能会惯着你,用人单位可不会,发展靠个人吧,反正男生学理工挺好的 口碑详情:
lwq1112(男) 广东海洋大学 -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学校印象: 地处偏远,教学质量不好,商业氛围重,老师不管事,夏天比较热,宿舍经常会飘来臭味,教室没空调,商店卖的东西贵。 专业评价: 师资力量一般,老师上课读PPT,有些课很少有人去上,杀代理商都i第三款到后来大佬顶号我我路段为代号为 的楼上的我的温度为单位的无敌无敌 口碑详情:
©2010-2025 showxu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反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