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校友口碑(共3032位校友分享)  

最后更新时间: 2025-06-28

wyy839887585(男)

厦门大学 - 化学 (本科)

学校印象:
学校风景优美,环境较好,经管院是招牌,较好就业,其他也还不错,缺点是学习氛围不浓,很容易迷失自我
专业评价:
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如果毕业以后不打算从事化学相关的行业的话,不建议选这个专业,而且化学系的人较难就业,一般要到硕士博士才有一点竞争力
口碑详情: 展开

chenru5522(女)

南京大学 - 化学 (硕士)

学校印象:
985高校,百年历史。男女比例很均衡,是一所综合性的学校,文理学科比较重视基础,工科类专业相对较少。
专业评价:
喜欢科研,有着对化学巨大热情地同学还是欢迎填报的,提供的科研教学环境还是很不错的,就业看个人,能力相关性很大。
口碑详情: 展开

18345970076qq(女)

东北石油大学 - 化学 (本科)

学校印象:
毕竟石油院校,这两年石油行业不景气,国企招的少了,就业率也不如从前了,但是校园环境很好,绿色植物很多,住宿条件也还可以,有很多厉害的带项目的老师,还是不错的
专业评价:
本专业是历史比较悠久的专业,是纯纯的理科专业,学习的知识都是偏理论的,主干课程例如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都学的相对较深,是一个适合研究和深造的专业
口碑详情: 展开

贝壳李(男)

浙江大学 - 化学 (博士)

学校印象:
浙江大学师资力量强,出国交流机会多。学校里社团活动丰富,还有很多大牛讲座,工科实力非常强。
专业评价:
化学基地批准于1994年,属第3批国家理科基地,1995年开始招收基地班学生。该基地设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和应用化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口碑详情: 展开

pianhr(女)

河北师范大学 - 化学 (本科)

学校印象:
在河北,如果志愿从事教师行业的话可以选择这个学校,英语,生物,数学这几个专业相对来说比较不错,分数一般刚过一本线可以报考。
专业评价:
化学学院相对来说是一个比较小的学院,实行大班教课,每个班有100人左右了。师范类的比较多,课程就是基本化学课程以及教育教学方面的课程。就业,如果去一般县乡中学可以,如果去市里的中学一般需要读研。
口碑详情: 展开

贝壳李(男)

浙江大学 - 化学 (博士)

学校印象:
学校综合实力强,校园环境好,各类社团活动丰富。各种大牛讲座,出国交流机会多,工科实力强。学校有五个校区,适合拍照。
专业评价:
化学基地批准于1994年,属第3批国家理科基地,1995年开始招收基地班学生。该基地设有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以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化学和应用化学6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口碑详情: 展开

职业圈网友(男)

中国药科大学 - 化学 (硕士)

学校印象:
中国药科大学既然属于国字辈的,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还算比较雄厚的,学校培养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一点上还是比较不错的
专业评价:
我所就读的化学专业是药科大学里比较年轻的一个专业设立于2013年,众所周知化学是一级学科,化学专业的各个方面也正逐步完善,相信未来会更好吧
口碑详情: 展开

夏亦淮(女)

顺昌县一中 - 化学 (本科)

学校印象:
学校位于县城,交通便利,老师工作负责任,学校环境优美,宿舍条件良好,食堂饭菜可口,教学成绩突出
专业评价:
大部分的老师来自福建师范大学,具有本科学历,其中还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级教师职称的等等。师资在整个地区都是不错的
口碑详情: 展开

卢意鹏(男)

长沙理工大学 - 化学 (硕士)

学校印象:
长沙理工大学由原国家交通部所属的长沙交通学院和原国家电力部所属的长沙电力学院于2003年合并组建。学校是国家交通运输部与湖南省政府共建高校、解放军空军后备军官选拔与培训高校,教育部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学校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现有云塘和金盆岭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100多亩,依北去湘江,瞰南来岳色,尽揽山水洲城之胜。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888人,其中正高职称302人,副高职称861人,博、硕士生导师440余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学校形成了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的多层次高等学历教育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3.3万人。学校下设15个学院,有56个本科专业,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5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设有工程硕士和MBA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学校设置的本科专业分属工、管、经、理、文、法六大学科门类,是一所以工为主、文理交融、学科互补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学科结构和人才培养具有依托行业、服务行业的特色,在交通、电力、水利等行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学校的交通运输类、土建类、电气信息类、能源动力类、水利类、机械类、管理类、艺术类等学科,办学时间长,办学经验积淀深厚,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此外在经济学类、材料科学类、基础科学类、文法及外语类、生物与化工类学科领域发展迅速,成为学校整体学科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新亮点。学校拥有1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9个国家特色专业,21个湖南省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实践)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现代化的图书馆藏书丰富,功能完备。校园网络系统方便快捷,多媒体教学设施齐全。学校经过50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传承‘铺路石精神’,主动服务国家基础产业,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面向基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教学为中心,采用学分制,实施弹性学制,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和社会的好评,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居于湖南高校前列。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及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具有招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及港澳台学生资格,是首批“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在校留学生80多人,近年来共派出100余名在籍学生分别去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学习。
汇古今思想以承扬,揽天下英才而育之。长沙理工大学将秉承“博学、力行、守正、拓新”的校训精神,保持行业特色,突出内涵发展;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大力发展科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于行业与社会的繁荣与发展;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而不断努力。
专业评价: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有近6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6年创建的长沙电力学院、长沙交通学院、湖南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化学系、食品工程系及轻化工程系等。2003年三校合并之后组建了长沙理工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及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2008年学校院系调整,将原来的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及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合并为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具有鲜明的电力、轻工、化工行业优势,形成了多学科融合、产学研结合的特色。

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包含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6个一级学科,其中1个理学学科、5个工学学科。拥有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化学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3个领域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化学学科为长沙理工大学“十二五”重点学科。设有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轻化工程6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为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生物工程、环境工程为长沙理工大学重点建设专业。

学院目前下设有化学系、应化与化工系、食品与生物工程系、环境与轻化工程系等4个系和1个实验中心,设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材料保护研究所、净水材料研究所、能源与环境设计研究所、食品与发酵工程研究所、应用生物技术研究所、资源生物开发与生态研究所共7个研究所。学院管理运行“电力与交通材料保护”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水生资源”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纸及纸板”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稻谷及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实验室;拥有 “名贵药用植物资源开发与利用” 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基地、“湘莲深加工”湖南省高校产学研基地、“粮油及副产物深加工”湖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粮油深加工与品质控制”湖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湖南省校企合作化工类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4个湖南省优秀实习基地、湖南省基础化学示范实验室与5个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等。学院主办了CSCD与中文核心收录期刊----《食品与机械》,华中电力集团动力化学研究中心也挂靠我院。

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23人,包括教授31人、副教授60人。教师中含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 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级评酒委员2人、全国电力行业标准化委员会技术专家3人,湖南省“芙蓉学者”特聘教授与湖南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各1人。目前学院有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200余人。近5年来,学院教师主持承担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与面上项目共40余项,以及一大批面向电厂化学、食品加工与安全检测、化学制药、生物工程等行业的校企合作项目,进校科研经费总额达5,000余万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在SCI和EI收录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出版专著2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自然科学奖和科技进步奖共12项。

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生物工程、环境科学等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的总使用面积达14,000多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逾3,000万元。全院拥有总价值超过8,000万元的各类科学仪器和教学设备,为学生的系统实验训练和综合素质培养以及师生员工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建成具有理工融合特色和行业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教学研究型学院是学院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学院秉承优良的学术传统,精诚团结,脚踏实地,锐意改革,努力为全院师生营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愉快的学习氛围。学院的人才培养在国内外享有盛誉,50余年来,为国家和地方及电力、轻工、化工等行业培养了上万名科学研究与专业技术人才,许多优秀学子已经成为知名学者和各行业的精英骨干,为化学化工、电力、轻工与食品等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口碑详情: 展开

bianca03(女)

华东师大 - 化学 (本科)

学校印象:
华东师范大学(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简称“华东师大”,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亚太高校书院联盟”成员,设有研究生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成立于1951年10月16日,是以大夏大学(1924年)、光华大学(1925年)为基础,同时调进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和圣约翰大学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办的。1972年,与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等院校合并,改名上海师范大学。1980年,恢复华东师范大学校名。1996年,被列入“211工程”国家重点建设大学行列。1997、1998年,上海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上海教育学院和上海第二教育学院先后并入。2006年,教育部和上海市决定共建华东师范大学,学校进入国家“985工程”高校行列。
截至2016年3月,学校设有闵行、中山北路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约207公顷;设有3个学部、26个全日制学院、79个本科专业,在校全日制本专科生14079人,其中本科生13878人,专科生201人;在校研究生150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21人,硕士研究生8875人,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3208人;留学生4215人;有教职工3982人,其中专任教师2215人。
专业评价:
2013 年,该校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5项, 位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九; 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35项, 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6项,居上海高校第一、全国高校第七;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年度课题1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一。[14] 
根据“自然亚洲”(natureasia) 网站2013年6月发布的亚太地区“自然出版指数(Nature PublishingIndex:NPI)”中国排名, 华东师范大学学者过去12 个月在《自然》(Nature) 及其系列期刊上共发表论文5篇, 总贡献点数(Corrected Counts:CC) 为2.14, 在内地高校中列第十二,在全国科研机构中列第十五。[14] 
根据2014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该校何积丰院士获2013 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口碑详情: 展开
71 72 73 74 75 76 77
我要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