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校友口碑(共62484位校友分享)
最后更新时间: 2023-05-04
风流1423(男) 武大 - 包装 (中专/高中)
- 学校印象:
-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5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73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87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5个学院(系)。有12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4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5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0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69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1086人,硕士研究生16426人,博士研究生6785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838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 专业评价:
-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武汉大学溯源于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历经传承演变,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是近代中国第一批国立大学。1946年,学校已形成文、法、理、工、农、医 6大学院并驾齐驱的办学格局。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大学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泽东主席亲临武大视察。1993年,武汉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大学在国内高校中率先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上升。1999年,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杂志将武汉大学列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揭开了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合校十多年来,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2015年,学校在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73位。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励精图治,玉汝于成。珞珈山上风云际会,周恩来、董必武、陈潭秋、罗荣桓曾在这里指点江山;辜鸿铭、竺可桢、李四光、闻一多、郁达夫、叶圣陶、李达等曾在这里激扬文字。一百多年来,武汉大学汇集了中华民族近现代史上众多的精彩华章,形成了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淀了厚重的人文底蕴,培育了“自强、弘毅、求是、拓新”的大学精神。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校园环境优美,风景如画,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大学”。学校占地面积5187亩,建筑面积268万平方米。中西合璧的宫殿式建筑群古朴典雅,巍峨壮观,26栋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武汉大学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特色明显,涵盖了哲、经、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艺术等12个学科门类。学校设有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理学、工学、信息科学和医学六大学部35个学院(系)。有122个本科专业。5个一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共覆盖了29个二级学科,另有17个二级学科被认定为国家重点学科。6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4个一级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8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有42个博士后流动站。设有三所三级甲等附属医院。
武汉大学名师荟萃,英才云集。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有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8位中国工程院院士、3位欧亚科学院院士、10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5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4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5位国家级教学名师。
武汉大学科研实力雄厚,成就卓著。学校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9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5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还拥有7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定期公开出版30种专业刊物。
2000年以来,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69项,SCI论文数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均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评选中获奖数居全国高校前三位,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教育部社科课题均居全国高校前列,并有数十项成果获得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学校连续十余次荣获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优秀产品奖(成交奖)和优秀组织奖。
武汉大学积极利用自身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方式,与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合作,共同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平台,联合创办了7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发展。
学校参与了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电东输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建设,在南北极科学考察、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治等科技攻关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马协型、红莲型杂交稻、高频地波监测雷达、GPS全球卫星定位与导航、高性能混合动力电池等应用型科技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价值,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人文社会科学的专家学者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的作用,积极探索关系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取得了一批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
求知在武大,成才在珞珈。武汉大学率先提出“创造、创新、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人才,积极探索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现有普通本科生31086人,硕士研究生16426人,博士研究生6785人,另有外国留学生1838人。建校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多万名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仅两院院士就有100余人,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令人瞩目的高水平办学成就,为武汉大学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学校与45个国家和地区的415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
传承百年辉煌,尽展名校风采。面对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武汉大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了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大学的总目标,明确了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的发展定位,致力于推动学者、学科、学术、学风、学生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学校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各项工作在稳定中发展,在创新中前进,学校整体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
百余年的风雨,百余年的磨砺,百余年的辉煌。武汉大学正充满信心,豪迈地迈向美好未来! - 口碑详情:
yuki_l(女)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 Marketing (本科)
- 学校印象:
- 师资力量良莠不齐,有很好的老师,也有很不负责的挂名,这也很正常,有好有坏吧。大部分“好老师”,在学校都算是兼职吧,在外面都有公司业务什么的,也帮其它公司处理事情,这类老师是真好,知识结构可以很好地与实际事情、案例相结合,帮助理解并灵活运用。学习氛围一般吧,看学院,有的学院会要求晚自习,其他的靠自己,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常年泡图书馆,也有志同道合的一起学习。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楼居难吃,二楼尚可,宅男宅女们一般都是外卖为生。上海的财经类院校比较多,立信头上有上财、上外贸,和立信同档次的还有上海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要稍微弱势一些。从就业竞争上来讲,在上海的话立信比较有优势,口碑比较好。很多考生以就业为导向选择大学,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有较好的就业口碑。说白了就是一个就业问题。二本里面算就业比较好的了,能力最强的能进四大和比较差一些的外资行。中等的一般就银行和内资所。应该说性价比比较高的,建议填审计和会计这类的专业。学校设施还算比较完善,有些资源也需要你自己发掘,大一多参加社团、学生会什么的,和老师混熟了,福利待遇杠杠的!学费和普通学校差不多,加住宿费什么的一年5、6千。
- 专业评价:
- 专业大致分为两个方向——销售和数据分析类的Marketing;我们班同学留上海的大部分进了房产公司做销售,工资比较可观吧,但是压力也很大,大概月薪5000—20000不等吧,主要看个人能力。专业主修除了本专业的marketing, management什么的,还有各种经济类基础课程,最痛恨的应该是双语或全英的marketing, management这些了,毫无实用性,装逼般要求“国际化”,只能大家都“差不多”了事。松江大学城,男女比例是永恒的3比7,也是real忧伤……
- 口碑详情:
职业圈网友(男) 南京邮电大学 - 邮政工程 (本科)
- 学校印象:
- 学校不错,专业性强,截至2022年,南京邮电大学位列软科2022中国大学排名第92名。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南京邮电大学在列。
- 专业评价:
- 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工学门类为主体,涵盖了理、工、经、管、文、教、艺、法等多学科。校内有教职工2800余人;设有25个院(部、中心),开设59个本科专业;有博士后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
- 口碑详情:
yfliu2020(男) 安徽农业大学 - 生物数学 (硕士)
- 学校印象:
- 先说说地理位置 位于市中心!交通方便!!东门步行几百米就是地铁口,机场 有机场大巴 也可以滴滴打车 四十分钟左右的事去火车站/高铁站 直接地铁就OK。宿舍分为 校内公寓和校外公寓(具体分到哪看运气)现在应该都是四人间了 上床下桌 有空调。校外有独卫 校内没有(不过每层楼的两个尽头都有卫生间 有热水机 洗衣机 )宿舍都是刷卡进出 安全!食堂 一共有6个食堂
- 专业评价:
- 本研究方向主要学习数理基础、生物学、计算机及信息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生物信息学与计算机科学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信息处理和技术研发的能力。
- 口碑详情:
伟大的稀奇哦老鼠(男) 华北理工大学 - 市政工程(含给排水等) (硕士)
- 学校印象:
- 地理位置在河北唐山,环境优美,学习氛围浓厚,有较好的基础设施,实力力量排在河北高校头部,能够提供完善基础设置。华北理工大学多少有点不起眼,既不是“双一流”也不是什么“211”“985”,甚至前身之一的矿冶学院,
- 专业评价:
- 图书馆很漂亮,华北图书馆算是北方数一数二好的图书馆了,不过最近因为疫情闭馆了。图书借阅不需要钱,一卡通就行,谁都可以借
核心教学区很整齐、自习有很多空教室,还有专门的考研教室
空气很好,天很蓝(风太大了没有雾霾)
新校区,设施都很不错 - 口碑详情:
职业圈网友(男) 武汉传媒学院 - 播音主持艺术 (本科)
- 学校印象:
- 师资力量不行,教学水平看老师随缘
学习靠自己 没啥氛围
食堂不错 很好看 味道也不错
宿舍环境不错 教学硬件不行 学费高
播音专业不好就业 其他不了解
同类型学校我们学校学费最高 年年涨 我们16级是3W左右一年 - 专业评价:
- 很幸运遇到系主任教我们,很负责,超级敬业,专业也比较过硬,
女多男少 男生并不会很吃香 主要看长相
不过可以预见武传的未来越来越好
学校有钱人很多 老师很多有钱人 同学很多有钱人 生活费男生最低2000+女生不知道
就业情况不太乐观 不过很多同学都回家继承家业了 也不乏很多有梦想的同学去北京追梦 - 口碑详情:
职业圈用户9622962(女) 北京语言大学 -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硕士)
- 学校印象:
- 北京语言大学学汉语言国际教育,语言学,小语种还是很好的,特别是男生很建议来,女生多的岗位反而很吃香,这里校园和老师非常包容多元,是比较喜欢这里的原因,学校比较小但是很全,可以随便,洗浴是用澡堂的,南方的同学需要一定的适应
- 专业评价:
- 我读的是信息科学学院的自然语言处理方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好的,是计算机与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去计算机去语言学都是选择比较多的,学的东西比较多,然后就业方向公务员教师银行都很多,也可以去企业,所以还是比较建议来,非常欢迎学弟学妹报考呀
- 口碑详情:
职业圈网友(男) 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 (大专)
- 学校印象:
- 环境垃圾,垃圾成堆,又小,又山卡拉,在村里面,周围没有好吃的,好吃的都找两公里的广州理工,附近啥都没有,宿舍烂的烂,偷工减料,水龙头都漏水的,有一些洗衣机好要自己买,真的别来,很垃圾,来了保后悔,又小电脑又烂没几台可以用的,学费又贵。
- 专业评价:
- 垃圾,真的很垃圾,电脑房的电脑都没几个可以用的,建议别来能不来就别来真的真的后悔啊,垃圾垃圾垃圾学校,要不就回去复读吧,好过来这里啊
- 口碑详情:
一只腹黑兔(男) 安徽医科大学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硕士)
- 学校印象:
- 学校位于合肥,为安徽最好的医学院校,近年来发展比较缓慢,比较好的专业是口腔医学以及临床医学本硕。学生住宿环境参差不齐,以六人间为主。学校现在有三个校区,本部位于市中心较为方便,另外两个校区为南校区和东校区,距离较远,不过合肥现在地铁线路多比较方便。
- 专业评价:
- 学校位于合肥,专业是卫生管理学院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专业就业方向为医院行政岗,疾控中心等事业单位,就业面较窄。本专业研究生平时与学校内其他专业相比清闲一点,因为不用做实验,平时主要是看文献,写文章,有时候需要跟着老师出差调研
- 口碑详情:
eleven0304(女) 庆熙大学 - 国际韩国语文化 (硕士)
- 学校印象:
- 庆熙大学(Kyung Hee University),是韩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创办于1949年,该校至今开设了人文、社会、理工、医学、艺术、体育等方面的100多个专业,其中在经营学、经济学、医学、新闻信息学方面占据突出地位,并且正积极引入酒店观光经营学等新学部制度。
庆熙大学在2014/2015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列韩国综合大学最前列,2014年QS亚洲大学排名中位列第37名。2015年QS亚洲大学排名位列第38名。2016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三百强(264位),作为“大韩民国政府邀请外国人奖学金课程”韩国语研修机关,韩国语教育水平处于领先地位。 - 专业评价:
- 为“大韩民国政府邀请外国人奖学金课程”韩国语研修机关,韩国语教育水平处于领先地位。专业课教授各有专攻,非常敬职敬业。本专业硕博士课程统合讲授,作为外国人学生,特别是本科非此专业的外国人学生来说,具有蛮大的挑战性!专业内女生较多,男女比例大约是3:7。
- 口碑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