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理学院始于1951年的基础课部,1984年更名为基础科学部, 1997年3月,基础科学部与原生物技术系、校计算机中心和湖南省农业生物工程研究所合并,成立理学院。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科学系2002年7月从理学院分离,成立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2005年4月从理学院分离,成立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理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专业特色明显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7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24人,博士18人,硕士4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5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3人,湖南省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1人,二等奖1人,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获得者10人,湖南农业大学青年教师教学能手3人。

专业与学位点设置

4个本科专业:应用化学专业(2001年 开始招生 )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02年 开始招生 )

材料化学(2009年 开始招生 )

统计学(2012年 开始招生)

3个硕士点: 应用化学(2004年 开始招生 )

生物数学(2007年 开始招生 )

化学工程(2011年 开始招生 )

学科建设

学校A类重点学科:应用化学

学校B类重点学科:应用数学

实验室建设

湖南省首批合格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物理基础实验室、农业资源应用化学实验室

校级实验室:科学计算实验室

实验室面积:3922m2

仪器设备:3200余台件

总价值:1360余万元

近三年教学科研成果

1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优秀课程,12门校级精品课程。

1项国家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1项省级多媒体课件大赛一等奖。

2项省级课堂教学竞赛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17项校级讲课比赛、优秀教案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

39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奖(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省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7项);16项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指导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5项湖南省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指导奖(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4项省级以上教改课题,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

出版“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面向21世纪”等各类教材22本。

发表60余篇教研论文,400余篇科研论文,其中50余篇被SCI、EI、ISTP三大检索系统收录。

国家自科基金2项、省级科研课题39项、厅局级课题42项、校级科研课题31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校科技进步奖6项、省级鉴定成果1项。

学生培养

考研情况:考研录取率保持在20%左右,录取重点院校研究生占考取人数比率保持在70%左右。

就业情况: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稳定在95%左右。

本科生培养: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湖南省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湖南省大学生数学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化学实验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湖南省大学生英语词汇竞赛一等奖2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主持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项;湖南省三好学生标兵1人,湖南省三好学生1人,湖南省优秀学生会干部2人,湖南省优秀学生党员4人,湖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1人。

硕士生培养:湖南省优秀硕士论文1篇,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项,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项。

品牌活动:“名人堂”、“精英大讲堂”、“同一片蓝天下”、“女生节”“模拟联合国”等在校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受到了湖南经济电视台等媒体的关注与报道。

品牌团体:“铭理”青年志愿者协会4次被评为“校十佳院级社团”,其“爱心之行活动”被评为长沙市“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学院多次获得“五四红旗团总支”、“优秀学生分会”、“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先进集体”、“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称号。

办学思路

坚持“质量立院、科研兴院、人才强院”的办学理念;坚持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并重,强化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努力将学院办成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先进行列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五年目标

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00人左右

在校研究生100人左右

专任教师30%以上博士学历

教授人数20人以上

获取化学工程与工艺、数学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争取博士学位授予权零的突破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职朋校友圈 > 湖南农业大学 > 湖南农业大学 院系设置 > 湖南农业大学理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