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简介

教学相长中西合璧

外引内联高位嫁接

——着力培养忠于祖国、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

第一部分学院概述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是我校迈入21世纪后,依托本校在经济、管理学学科背景和专业优势而成立的新学院之一。作为教学管理型单位,国际学院的主要职责是我校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的教学组织协调和学生日常管理,其历史使命是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展示国际化办学的窗口。

学院的办学特色是:按照“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原则,通过国际化的师资、国际化的教学、国际化的交流和国际化的环境,着力培养忠于祖国、具有“信敏廉毅”素质的国际化经济管理人才。

学院的办学定位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立足本科教育,不断改革创新,建设国内一流的、富有经济管理特色的国际学院,逐步形成江财自主的国际品牌。

学院的学科定位是:聚全校之才,举全校之力,集中发展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科的国际化办学,积累经验,以点带面,努力实现江财经济管理类学科国际化办学的全面发展。

学院的办学层次定位是:以本科教育为主,适度发展留学生教育,努力开拓研究生教育。

当代高等教育已逐步形成了四个主要趋势,即大众化、产学研一体化、国际化和现代化。其中,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源于经济全球化的带动和推波逐浪,全球性的高等教育资源之间的激烈竞争不可避免,全球性的师资资源重新配置大势所趋。面对这种趋势和竞争,全国高校应对的战略和举措各异。国际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标杆之一。我校地处中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果不解放思想,创新办学方式和机制,捕捉高等教育开放发展的有利机遇,我们就会永远地落后、被动和挨打。而从资源等各方面客观条件来说,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让全校全面跟上国际化并不现实。集全校精英组建国际学院,就是要使之成为我校对外交流的门户和展示国际化办学的窗口,并且在校内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以点带面紧跟高等教育的大趋势。而我校经济管理类为主业特征的办学模式也为现阶段集中力量办好以商科为主的国际学院提供了可能。

关乎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我校作出了明智的选择:抓住发展机遇,整合全校资源,选择会计学、金融学和国际商务三个品牌专业为突破口,试办本科教学改革实验班,组建国际学院。开展国际化教育,既是我校面临挑战时的生存需要,更是我校争创一流的发展需要。

成立于2002年的国院学院依托我校会计、金融、国贸三个省级品牌专业,设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现有教学管理和行政人员18人,均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师资构成为“三位一体”模式,即学校双语老师为主体、海外优秀教学资源为重要力量、学院自有师资为补充。

与13个国家和地区的43所高校建立了长期而稳定的合作与交流关系,现有72个合作交流项目。

建院6年来,学院紧紧围绕我校的中心工作任务,不断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业绩硕果丰富,社会声誉鹊起,为我校国际化办学和二次创业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和阶段性的贡献。学院的学生素质和学习风气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赞同。越来越多的学生成功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更为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优秀学生以第一志愿报考江财国际学院。

第二部分培养举措

围绕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学院逐步形成了“教学相长、中西合璧、外引内联、高位嫁接”的教育教学模式,在师资队伍、教学管理、教学设施、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学风建设等方面逐项整合资源,整体推动学院的改革与发展。

一、国际化的师资——内聘外请,高位嫁接,三位一体

1、聚集全校教师之精华。一是成立专门的国际学院,具体负责教学管理,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实验班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选修课的任课教师,与教务处协调,统一从全校各教学院系选拔,确定选拔标准,给予较高课酬,目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教师均具备出国留学背景。二是我校自2002年起,连续多年安排专项预算,集中选拔40余名在相关学科教学和科研水平较高的、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合作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学成归国后原则上均应到国际学院开设课程。

2、借助海外高素质之精英,充分挖掘国际优秀教学资源和闲置教学资源。目前,共有来自英国、美国、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73位外聘教师为学院学生开设了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公司财务、管理会计、国际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实务等20多门专业课程和英语泛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视听、商务英语等多门英语语言课程;同时,邀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来院进行学术讲座,介绍专业领域前沿知识。

3、引进国际化办学之人才。自2005年起,已有来自美国、英国、新西兰等国6位青年教师加盟国际学院教师队伍,除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外,其主要承担的角色是专业课程合作与协调人,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教学体系建设协调人,国际化办学的调研者。

二、国际化教学——课程设置国际化、教学方式国际化、教学管理国际化、实践教学全程化、学生学习自主化

1、课程设置国际化

教学首先要求课程设置的国际接轨。学院广泛参阅了美国杜克大学、沃顿商学院、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昆士兰大学等金融、会计、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结合我国国情和我校校情,按照教育部本科教学的要求,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安排。

其次,主要专业课程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英文原版教材,同时,赋予外聘教师在教材选用上充分自主权,不实行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由其自行决定其教学方针、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院主要是依据教师的听课及学生的评价对其教学质量的评估和考核。

第三,校内教师统一编写英文课程学习指南,内容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参考书目、课后练习及考核方式,在考核方式上有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presentation、平时成绩和各项成绩的比重。第四,增加实务课程,改变只讲理论没有操作的教学模式,在相关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增加会计实务、金融工具、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等,且英文原版专业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实务技能训练较多。

2、教学方式国际化

在高考新生录取中,要求学生英语成绩必须达到110分以上。大一开始,学生每周英语学习时间占其每周全部教学时间的60%,为专业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学习打下基础;大二开始,使用最新和最权威版本的英文专业教材、双语或英文教学、英语作业、英语考试,大四学生毕业论文一律采用英文写作,要求毕业论文必须有英文的参考文献,并进行英文答辩。其次,教学方法力求摆脱传统老路子,积极与国际接轨,采用“启发式”、“引导式”或“案例”教学,课堂以讨论式和团队式进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必须始于课堂教学。

3、教学管理国际化

学院在教学管理上逐步采用通才教育、滚动教学、师生互动、无限激励、现代技术等手段。

通才教育即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国际商务三个专业在大一、大二实行统一的公共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

滚动教学即导入竞争机制,不符合学习要求的学生适时转入相应普通专业,校内优秀学生通过考核进入国际学院学习;

师生互动即学生要经常性地就教学问题与任课教师、学院进行沟通,选聘学生担任助教或外籍教师的合作助理,选聘优秀高年级学生担任低年级学生的班主任助理,让学生参与学院的教学管理;

无限激励即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台奖励人数不封顶的奖励制度,只要学生在英语竞赛、雅思托福考试、国际征文、科学研究、考取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其他的国内外竞赛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学院不限制名额均予以奖励;

现代技术即充分利用网络,打造系统化信息平台,努力做好国际化信息服务,支持并促进了教学管理的全天候、跨国界、低成本与高效率。

4、实践教学全程化

实践教学注重规范与学生自主的统一,学院设定规范性目标如实习大纲或指导书和提供平台如实习基地,针对不同年级,设计不同标准,做到随年级递进,并鼓励全英文写作。大一学生社会调查不要求与专业直接相关,但必须针对社会经济现象,其目的使学生了解社会;大二学生假期进行专业调查,侧重于收集并分析材料;大三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实习报告侧重分析、诊断或再设计。学院目前已建立台湾台北工业区、浙江卡森国际集团、萍乡工业园等7个学生实习基地,并有一批学生在相关基地顺利实习。

5、学生学习自主化

学院深刻体会到教学方式的国际化实际为“教”与“学”两翼的共同发展,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关键是在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为此,学院一是编印职业导航手册——入学初就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内容、取向和实践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地掌握自己的命运和前程。二是下发学习指南——明确学生主动学习的要素、方法和要求,提高学生自我规划、自我学习能力。三是改革考核方式——明确基础学习、过程学习的重要性,加大平时考核占总成绩比重,平时侧重考核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搜索、利用、分析资料的能力,考核方式包括presentation(小型学术报告、调查研究报告、演示性的观点介绍等等),小组大作业(如研究报告),Journal,普通作业等等,要求学生在课堂回答问题或提问,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不作答扣分,主动提问加倍加分。

三、国际化交流——树“江财国际”品牌,扬江财国际声誉

目前,学生国际交流方式主要有互派免费交换生、选派自费交换生、出国攻读硕博学位、举办暑期国际大学、尝试合作举办ACCA和CMA培训班等。

自2003年以来,有369名学生于在校期间分赴英国、奥地利、芬兰、荷兰、德国、法国等国高校交换或交流学习,有200余名学生于毕业后赴美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高校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

值得提出的是,国际学院培养的国际化人才,是基于江财自身品牌的国际化人才,是江财自身的“国际名片”。即以完成自身培养方案为基础,通过出国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语言、专业沟通能力。出国学习的学生,其研修课程必须符合我校培养方案的要求,并按规定进行学分转换,最终完成培养方案要求,获得本校毕业证和学位证。国际学院的学生以自己是江财学子为荣。此举既开辟了我校学生留学国外的渠道,又大大提升了江财的国际声誉。

四、国际化环境——积极浓厚氛围,情景体验实境

主要通过中外学生同堂听课、英文专题学术讲座、英语角或疯狂英语俱乐部、特色团学活动或班级活动、参与校内外英文类竞赛、海外或外向型实习基地等方式,积极浓厚国际化氛围,创造交流学习平台,促进学生素质与能力提升。我校对外国留学生进行专业授课时,不独立成班,而是穿插于学院相关专业班级,使中外学生于课堂直接沟通;学院尽可能利用专家来访的一切机会,为学生举办学术讲座或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专业或相关领域的国际动态,培养专业、事业的国际视野;由学生自行成立疯狂英语俱乐部及英语角,邀请外教参与;学院组织颇具特色的英文竞赛和学术专业模拟活动,如英语自我表现的Presentation大奖赛、英文辩论赛、英文征文大赛、英语精品班会、英文寝室文化活动和公司海外上市模拟等;学院精心创建的海外与外资企业实习基地,为学生在实践中消化专业知识、拓展国际视野创造了条件。

在国际化办学环境营建中,不能忽略的是爱国、爱校、爱院教育。国际学院在办学伊始,就特别注重学生在忠于祖国、热爱母校、关注学院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党校、团校、精品班会、学院网站等平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爱校情怀、爱院情结。

第三部分 办学成效

建院8年来,国际学院上下齐心,艰苦创业,付出了比沿海地区多得多的辛勤汗水,取得了初步的办学成效,社会评价美誉传扬。

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校内外各类专业竞赛和技能培训,增长才智,适应竞争。共有209人次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21世纪英语演讲比赛、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大赛、“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世华杯”首届全国大学生金融模拟交易大赛、全国AIA求职王语文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赣江杯”大学生英语综合赛、江西省首届“青春动力明日之星”选拔赛、江西省大学生写作大赛、江西省“新人杯”作文大比拼等全国或全省性竞赛中获得佳绩,有349人次学生参加雅思、托福、GMAT、托业TOEIC等考试中获得优秀,或取得美国微软资格证、BEC剑桥商务英语高级证、全国信息化工程师ERP应用资格证、国际商务策划师中级证等,有12人次学生在《中国统计》、《计算机应用文摘》、《电脑迷》、《经济信息分析》、《赣州晚报》等公开发表论文或参与校级课题研究。

2006届、2007届、2008届、2009届四届毕业生共1220人,一次性就业率达96%。

在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保持了良好的院风、学风和班风,学生的稳定率、就业率等各项指标均位居全校前列。学院获2008年全国五四红旗团总支、全省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先进集体,连续三年荣获“校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两年获“江西省五四红旗分团委”称号,先后被授予“校五四红旗分团委标兵”、“校五四红旗分团委”、 “校军训先进连”、校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学生学术节Presentation大赛一等奖、校学生和谐公寓建设先进单位、校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中申或移动思政集体奖”、“校2006届、2007届、2008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奖”、“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校优秀教工党支部”等。

国际学院建院8年来,以其独特的办学模式、严格的教学管理、优良的学习风气赢得了社会各界、用人单位和学生家长的普遍赞同,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攀升,对优质生源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生源质量稳步提高。

2010年7月1日

联系电话:0791-3816426 3823054

传真:0791-3805665

网站:http://intl.jxufe.cn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职朋校友圈 > 江西财经大学 > 江西财经大学 院系设置 > 江西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