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
信息工程系成立于1999年,在办学过程中,长期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提出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技能与岗位需求零距离”的办学理念,确立了培养目标定向化、教改指导行业化、培养模式企业化、能力培养工程化、教师队伍双师化、资格认证多元化、教考手段现代化、产学合作多样化的教学改革思路,初步构建起面向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信息工程系现有在校生815人,教师41人,其中专任教师37人,高级职称6人(教授2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职称29人,辽宁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21人,外聘企业兼职教师15人,形成一支学历水平高、实践经验比较丰富、集教学科研与一体的优秀教学团队。《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获辽宁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末期优秀成果获奖三等奖,近几年来,共完成教研项目41项,横向课题34项。现有省级精品课3门,院级精品课8门,省优秀教学团队1个。
按专业特点划分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工业设计两大专业群。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含网络工程和网站建设两个方向)》、《软件技术》(含北大青鸟特色班)》、《嵌入式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硬件与外设》、《计算机通信技术》、《广告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动漫设计与制作》十个专业(方向)。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院示范专业。
十分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力度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拥有《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式技术》、《图形图像处理》、《印刷技术》、《产品造型设计》、《计算机通信技术》、《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24个实训室,实训教学设备齐全、精良,配备了用于多媒体教学的专业软件和投影仪、视频展台等设备,可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
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和竞赛活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考点、“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丹东考点和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鉴定站均设在信息工程系。学生在辽宁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计算机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竞赛中,取得了全省第四名,二等奖的好成绩,在辽宁省计算机技能比赛中,取得了个人一、二、三等奖和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中取得优秀奖和辽宁赛区二、三等奖的优秀成绩。2010年在辽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嵌入式产品开发”比赛中,学生代表队分获第一名和第三名,并代表辽宁省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嵌入式产品开发”大赛。2010年参加了第二届全国印刷行业职业技能大赛辽宁省初赛,在平版制版工的比赛中,包揽了一、二、三等奖全部奖项,在全国总决赛中获得三等奖。在2011年辽宁省高职院校计算机组信息安全大赛中荣获一、二等奖,芯片及维修与信息服务大赛中获一等奖。在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计算机组信息安全赛项中荣获三等奖,芯片级维修与信息服务赛项中获优秀奖。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同国内有影响的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先后同神州数码网络公司、华为网络公司合作,建立了网络大学丹东教育中心和网络实训室,学生在完成网络综合实训后,可以直接考取神州数码网络工程师认证和华为3COM网络工程师证书。2008年,被选中作为300所高职院校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捐赠单位之一,并加入了思科网络学院理事会。还同北大方正电子公司合作,建立了方正印艺产品授权培训中心,通过教学和培训,学生可以取得方正飞腾、方正排版操作员的资格认证,为毕业生在印刷、出版等行业就业创造了条件。2011年先后又与北邮3G、海纳科技、恒祥装饰、达荣科技等20余家企业建立了联合办学、校外实训基地等深层次合作关系。
信息工程系注重对教师教研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几年来,先后承担了《辽宁五龙金矿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网络的建设》、《招生用电话自动应答服务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与招生系统管理软件》、《图书管理系统》、《网络技术综合实训室建设》等多项科研项目。承担了两项省级教研课题,完成了20余项院级教研项目。全系共出版教材30余部,公开发表教科研论文70余篇。
信息工程系在就业工作中实行“顶岗实习、择优推荐”的模式,多年来,各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3%以上。2011年计算机通信技术、印刷图文信息处理、广告设计与制作、产品造型设计等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100%,并形成规模就业的形势。
信息工程系坚持把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放在“以突出专业技能带动职业素养”的建设上,围绕专业技能的培养来抓管理。学生会及各个社团组织开展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大赛、计算机装机大赛等各类大赛。辅导员和班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学生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帮助学生进行技能提升和职业生涯规划,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