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央财经大学 211 |
政府管理学院——公共管理类
包含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城市管理三个专业。学生按类录取入校后,先以大类模式进行培养学习,后在学院规定的时间分流至类所含专业中的一个进行培养,具体专业分流方案以学院公布的为准。
行政管理
1专业简介
行政管理专业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在学生培养、师资结构、教研成果、服务社会、传承文化等方面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本专业凭借来自于国内外著名高校的优秀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培养立足当代中国公共行政的真实实践,具备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现代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知识的现代行政管理人才。本专业师资全部拥有博士学位、知识结构新、国际化程度高,与美国、韩国、新加坡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多所知名大学保持着长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2培养目标和理念
行政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并能创造性地运用现代行政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适应互联网、大数据、新媒体等新兴科技发展的现代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掌握现代公共管理技能,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视野开阔,开拓进取,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能够承担政府综合经济部门行政管理任务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3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
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专业大类。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大类招生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大类培养(1学年)+专业培养(3学年)两个阶段,其中大类培养阶段是指新生入学至第一学年结束不分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从第三学期开始正式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本专业在夯实专业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和学生业务技能的培养。本专业学生应掌握行政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政府战略管理、政府绩效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政府采购、社会保障管理等基本知识和能力。
本专业的细化培养目标包括:具有扎实的行政管理理论和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公共政策分析、社会调查与统计、公文写作等行政管理基本技能,具备处理和解决行政管理领域重要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分析的科研能力。
主要修读课程
管理学 |
政治学原理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公共管理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统计学 |
公共政策 |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
行政法 |
公共经济学 |
电子政务 |
公共决策理论与方法 |
政府预算管理 |
政府绩效评价 |
政府采购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公共管理学科导引 |
管理思想史 |
大数据分析与公共管理 |
社会学概论 |
专业外语 |
公共组织行为学概论 |
地方政府管理 |
公共项目管理 |
社区管理 |
社会保障管理概论 |
资源与环境管理 |
政府危机管理 |
政府规制 |
领导科学与艺术 |
管理文秘 |
本专业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4专业特色和优势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优势,注重培养有财经特色的现代行政管理人才,特色鲜明、重点突出、引领方向,具有强劲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实力。本专业在政府战略与绩效管理、公共政策与政府预算、政府治理与府际关系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研究特色和学科优势,承担多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一般项目,为各级公共部门提供战略绩效与决策咨询服务,并卓有成效地实现了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指导学生完成多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挑战杯项目,在全国高校“模拟市长”大赛中屡获佳绩。
本专业致力于建立和开拓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渠道,已与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国际化教学和培养模式日臻完善。
5就业深造
本专业毕业生知识结构合理,专业素质较高,就业率多年持续较高。毕业生广泛分布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银行、证券、国外NGO和咨询公司等多个行业。近年来,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国内读研和国外留学)近50%,每年均有多名毕业生选择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学习,并有多名同学被录取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高校深造,学生们以其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突出而受到接收院校的广泛好评。
公共事业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1 专业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设立于2000年,设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始于2008年,该专业立足我国公共管理实践,旨在培养具备坚实的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专业知识,熟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实务与方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操作技能,能够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非营利组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2 培养目标和理念
本专业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复合型和应用型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应用心理学、应用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强的文秘写作、计划组织、沟通协调等管理能力,掌握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多种管理技术和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 培养方案和主干课程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专业大类。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大类招生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大类培养(1学年)+专业培养(3学年)两个阶段,其中大类培养阶段是指新生入学至第一学年结束不分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从第三学期开始正式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该专业方向在夯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和学生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技能培养,开设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深化和拓展。
主要修读课程
管理学 |
政治学原理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公共管理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统计学 |
公共政策 |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
公共组织行为学 |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
公共经济学 |
工作分析与组织设计 |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
公共部门薪酬与激励 |
人员素质测评 |
社会保障管理 |
人力资源战略与规划 |
公共管理学科导引 |
公共事业管理 |
社会学概论 |
管理思想史 |
行政法 |
领导科学与艺术 |
公共资源交易管理 |
教育事业管理 |
卫生事业管理 |
资源与环境管理 |
普通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管理文秘 |
人力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
招聘与甄选 |
本专业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4 专业特色和优势
该专业依托学校的经济、管理学科优势,在拓宽和夯实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践性教学和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技能培养。
本专业任课教师全部毕业于国内外重点大学,具有高学历和复合型特点,并且具有多年的政府、企业工作经历或咨询服务经历。其中,5人担任国家级相关专业学会(研究机构)重要职务,是国家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
5 就业深造
近三年以来,该专业毕业生升学率(国内读研和国外留学)近40%。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政府机关、非政府组织及其他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等工作,历届毕业生社会声誉良好。
城市管理
1 专业简介
城镇化是21世纪中国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病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专业人才,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本专业以“国际视野、战略前瞻、求实创新、公共价值、财经特色”五大理念引领人才培养,全力构建学生“分析研究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管理运营城市”环环相连的理论知识体系与实践技能体系。专业师资队伍全部毕业于国内外知名学府,实力打造具有财经特色城市管理专业,为满足国家社会迫切需求、促进城市规划管理走上科学轨道输送优秀专业人才。
2 培养目标和理念
本专业立足我国城市管理实践需求与趋势,培养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和城乡规划学等理论基础,具备坚实的城市管理专业知识技能,具有开创精神和世界眼光,既通晓国际城市管理规律和经验,又能把握中国城镇化管理本质和特征,“管理思维+财经意识+理工技能”三位一体,能够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和咨询机构等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开发运营与公共政策咨询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和应用型人才。
3 培养方案与主干课程
城市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专业大类。我院公共管理专业大类招生实施“1+3”人才培养模式,分为大类培养(1学年)+专业培养(3学年)两个阶段,其中大类培养阶段是指新生入学至第一学年结束不分专业和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从第三学期开始正式进入专业培养阶段。
本专业学生应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城乡规划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技能,具备城市发展规划、运营管理、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基本素质。
主要修读课程
管理学 |
政治学原理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
公共管理学 |
微观经济学 |
宏观经济学 |
统计学 |
公共政策 |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
城市管理学概论 |
城市规划 |
GIS与空间计量 |
城市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 |
城市开发与投融资 |
城市与区域政策 |
公共管理学科导引 |
中外城市发展史 |
城市设计基础 |
城市研究设计与写作 |
全球化与中国城市发展 |
城市管理专业英语 |
城市品牌与营销 |
城市土地与住房管理 |
区域分析与规划 |
社区管理 |
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
城市产业政策 |
政府危机管理 |
社会保障管理概论 |
资源与环境管理 |
城市财政 |
政府招标采购 |
本专业学生修满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达到学位授予条件,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4 专业特色和优势
城市管理专业立足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背景下公共管理视域中的城市治理需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解决思维、科学研究素质、管理实践技能和国际化视野,形成独具中财特色的城市管理专业培养模式。在第二课堂教学中积极为学生提供城市实地考察与调研、学术创新活动指导、教学实践基地实习等专业知识技能锻炼机会。每学期均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对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文创园区、历史街区等城市管理重点领域进行实地调研和考察。指导学生在全国高校“模拟市长大赛”、寒暑假社会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全国挑战杯竞赛、鸿基世业行业研究大赛等学术活动中取得佳绩。
本专业同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深入联系,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佐治亚州立大学、美国休斯敦大学维多利亚分校、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韩国首尔科学综合大学院等,为学生成长提供发展通道。
5 就业深造
本专业近三年的本科毕业生中,超过50%被国内外知名高校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康奈尔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南加州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较高,主要就业方向是中央和地方各级城市规划与管理政府机关与事业单位、城市开发与运营企事业单位以及城市公共管理与政策业务咨询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