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科学院大学 |
一、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引发了全球范围深刻的技术和社会变革,颠覆了人们原有的生活方式,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发明于20世纪中叶,其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很快扩展到通讯、互联网、金融、生物信息、航天等各个前沿领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物理、化学、生物等其它科研领域的进步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国科大计算机与控制学院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为主承办,联合软件研究所、自动化研究所、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高层次人才资源,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学学习的学生提供优质的计算机科学教育,同时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科研领军人才。
计算机科学是系统性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的学科,计算机技术是建立在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实用性科学,它系统地研究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系统的理论、设计、性能、实现和应用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研究涵盖多个方向和领域。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硬件”,即计算机系统的概念性结构与功能特性;计算机软件通过程序使得硬件系统与用户的交互成为可能;计算机网络与安全研究分布计算机设备的连接和信息传递,即计算机“网络”,也研究如何利用网络管理控制和技术措施,保证在一个网络环境里,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及可使用性受到保护;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计算机系统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例如视频与图像处理、搜索引擎、人工智能、商业智能等。
二、专业学分要求及课程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的总学分要求是16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78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6学分,社会实践4学分、科研实践8学分,毕业论文15学分,专业课40学分。
40学分的专业课中必修课为33,选修课为7学分。必修课中包括7学分数学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离散数学、组合数学中选一门。计算机科学课程26学分,以下8门课程共23学分为必修:数据结构,通信原理,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和人工智能。另外3学分课程在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与安全和计算机应用技术4个方向类别总计32门课程中选择。
其余7学分课程可以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材料科学、能源科学、工程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等国科大开设的本科与研究生理工类课程中选择。(其中学校统一要求的本科课程不在选择的范围)。
另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科研实践活动安排在二、三年级的专题研讨班,共8学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安排在四年级,在国内期间每周有二小时的讨论班,研讨与毕业论文有关的选题,文献,研究过程中的进展与问题,论文写作等。
(1)专业数学基础课7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备注 |
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4 |
三 |
|
2 |
离散数学 |
3 |
三 |
二选一 |
3 |
组合数学 |
3 |
三 |
(2)专业必修课程23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开课学期 |
1 |
数据结构 |
3 |
三 |
2 |
计算机原理 |
3 |
四 |
3 |
操作系统 |
3 |
四 |
4 |
编译原理 |
3 |
四 |
5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3 |
四 |
6 |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
2 |
五 |
7 |
人工智能 |
3 |
五 |
8 |
通信原理 |
3 |
五 |
(3)专业选修课程(至少3学分)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是否研究生课程 |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20学分) |
|||
1 |
组合逻辑 |
2 |
否 |
2 |
计算机体系结构 |
3 |
是 |
3 |
电路原理 |
3 |
否 |
4 |
数字逻辑电路 |
3 |
否 |
5 |
嵌入式系统 |
3 |
否 |
6 |
高级操作系统 |
3 |
是 |
7 |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 |
3 |
是 |
二、计算机软件(17学分) |
|||
1 |
数据库系统 |
2 |
是 |
2 |
软件工程 |
2 |
是 |
3 |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 |
2 |
否 |
4 |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
3 |
否 |
5 |
软件分析与测试 |
2 |
否 |
6 |
软件体系结构 |
3 |
是 |
7 |
并行程序设计 |
3 |
否 |
三、计算机网络与安全(16学分) |
|||
1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 |
2 |
是 |
2 |
分布式系统 |
2 |
否 |
3 |
移动通信与无线网络 |
2 |
是 |
4 |
信息论与编码 |
2 |
是 |
5 |
计算机网络安全 |
2 |
是 |
6 |
密码学 |
2 |
是 |
7 |
高级计算机网络 |
2 |
是 |
8 |
网络工程 |
2 |
否 |
四、计算机应用技术(24学分) |
|||
1 |
数字信号处理 |
3 |
是 |
2 |
模式识别 |
3 |
是 |
3 |
计算机图形学 |
3 |
是 |
4 |
数字图像处理 |
3 |
是 |
5 |
机器学习导论 |
2 |
否 |
6 |
人机交互技术 |
2 |
是 |
7 |
多媒体技术 |
2 |
是 |
8 |
计算语言学导论 |
2 |
否 |
9 |
普适计算导论 |
2 |
否 |
10 |
生物信息学导论 |
2 |
否 |
(4)研讨班课题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1 |
C++程序设计研讨 |
2 |
2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研讨 |
2 |
3 |
操作系统设计研讨 |
2 |
4 |
算法设计与实现研讨 |
2 |
5 |
Java程序设计研讨 |
2 |
6 |
编译器设计研讨 |
2 |
7 |
Linux程序设计研讨 |
2 |
8 |
嵌入式程序设计研讨 |
2 |
三、双专业学士学位要求
如果计算机科学是主修,那么计算机科学专业的要求同上。如果计算机科学是辅修,则学生要求学习18学分的计算机科学课程。其中以下5门课程共15学分为必修: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编译原理;另有3学分课程在专业选修课程的4个方向类别中选择。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阶段指导性教学计划(实际教学计划以每学期公布的为准)
第一学年 |
|||||||||||||||||
秋季学期 |
春季学期 |
夏季学期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34 |
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4 |
2 |
||||||||||||
线性代数I |
80 |
4 |
微积分II |
80 |
4 |
||||||||||||
微积分I |
80 |
4 |
线性代数II |
80 |
4 |
|
|
|
|||||||||
普通物理I |
80 |
4 |
普通物理II |
80 |
4 |
|
|
|
|||||||||
计算机科学导论 |
36 |
2 |
写作课 |
60 |
3 |
|
|
|
|||||||||
大学英语 |
32 |
2 |
普通物理实验 |
40 |
1 |
|
|
|
|||||||||
科学前沿进展系列讲座I |
18 |
1 |
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
60 |
3 |
|
|
|
|||||||||
人文修养专题讲座 |
30 |
1 |
大学英语II |
32 |
2 |
|
|
|
|||||||||
体育I |
32 |
1 |
体育II |
32 |
1 |
|
|
|
|||||||||
军事理论与军训 |
32 |
4 |
英语选修课 |
32 |
2 |
|
|
|
|||||||||
英语选修课 |
32 |
2 |
人文选修课 |
2 |
|
|
|
||||||||||
人文选修课 |
1 |
科学前沿进展系列讲座II |
18 |
1 |
|
|
|
||||||||||
|
|
|
形势与政策 |
10 |
0.5 |
|
|
|
|||||||||
小计:12门 |
28 |
小计:13门 |
29.5 |
||||||||||||||
第二学年 |
|||||||||||||||||
秋季学期 |
春季学期 |
夏季学期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
大学英语 III |
32 |
2 |
大学英语 IV |
32 |
2 |
专题研讨 |
20 |
2 |
|||||||||
体育 III |
32 |
1 |
体育 IV |
32 |
1 |
||||||||||||
科学前沿进展系列讲座III |
18 |
1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4 |
4 |
|
|
|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40 |
3 |
科学前沿进展系列讲座IV |
18 |
1 |
|
|
|
|||||||||
形势与政策 |
10 |
0.5 |
英语选修课 |
32 |
2 |
|
|
|
|||||||||
微积分III |
80 |
4 |
人文选修课 |
2 |
|
|
|
||||||||||
普通物理III |
80 |
4 |
普通物理IV |
80 |
4 |
|
|
|
|||||||||
英语选修课 |
32 |
2 |
算法分析与设计 |
60 |
3 |
|
|||||||||||
人文选修课 |
2 |
计算机原理 |
60 |
3 |
|
|
|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80 |
4 |
操作系统 |
60 |
3 |
|
|
|
|||||||||
离散数学或组合数学 |
60 |
3 |
编译原理 |
60 |
3 |
|
|
|
|||||||||
数据结构 |
60 |
3 |
|
|
|
||||||||||||
普通物理实验 |
40 |
1 |
|||||||||||||||
小计:13门 |
30.5 |
小计:11门 |
28 |
小计:1门 |
2 |
||||||||||||
第三学年 |
|||||||||||||||||
秋季学期 |
春季学期 |
夏季学期 |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
40 |
2 |
专题研讨课 |
40 |
4 |
||||||||||||
人工智能 |
60 |
3 |
计算机专业选修课 |
≥40 |
≥2 |
|
|
|
|||||||||
专题研讨课 |
20 |
2 |
任意专业选修1 |
≥40 |
≥2 |
||||||||||||
通信原理 |
60 |
3 |
任意专业选修2 |
≥40 |
≥2 |
||||||||||||
计算机专业选修课 |
≥40 |
≥2 |
任意专业选修3 |
≥40 |
≥2 |
||||||||||||
任意专业选修 |
≥40 |
≥2 |
|
|
|
||||||||||||
人文选修 |
1 |
||||||||||||||||
小计: |
15+ |
小计: |
12+ |
小计: |
|||||||||||||
第四学年
秋季学期 |
春季学期 |
夏季学期 |
||||||
国外或国内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论文准备,或参加实验室工作 |
6 |
毕业论文(含论文讨论班40学时) |
9 |
|
|
|
||
任意专业选修1 |
≥40 |
≥2 |
任意专业选修1 |
≥40 |
≥2 |
|||
任意专业选修2 |
≥40 |
≥2 |
||||||
任意专业选修3 |
≥40 |
≥2 |
||||||
小计: |
12+ |
小计: |
11+ |
|
|
|
注:三年级和四年级的8门任意专业选修课中仅有7学分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士学位要求的,其余的课程可以用于学习第二专业,也可以用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或其他感兴趣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