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信阳农林学院 |
生物技术系成立于2007年8月,是学校为适应科技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经过优化组合建立起来的一个理工科系。现有“生物技术及应用”、“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中药”、“中药制药技术”、“生物制药技术”等5个专科专业和生物技术本科专业,在校生1200余人。
一、师资力量雄厚
生物技术系现有专任教师58名,其中高级职称17人,所占比例29.3%,兼职教师18人,均来自一线生产企业。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马俊义教授获得省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荣誉称号。王德芝教授当选为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生物技术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并先后获得河南省食用菌工作先进工作者和河南省“三育人” 先进个人。张梓英副教授获得河南省“师德标兵”荣誉称号。余荣珍副教授获得河南省文明教师荣誉称号。段鸿斌副教授荣获2011年河南省高校工委 “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近5年来,全系教师获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30余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二等奖以上5项;获省教育厅省级教学成果鉴定10项,通过省级科研成果鉴定20余项。全系教师在全国CN刊物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60余篇,英文期刊1篇,SCI1篇;参编出版论著、教材50余部。2008年6月,由王德芝教授主持的应用真菌生产技术精品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实践教学体系完善
重视“第二课堂”教学是生物技术系的优良传统。现有生物发酵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应用真菌实验室、化学实验室(1、2)、中药鉴定实验室、中药炮制和加工实验室、中药化学与分析实验室、中药制剂实验室、中药标本室。拟建成中药制药GMP模拟生产线一条,中药质量检测中心一个。专业实验室全天候地对学生开放,大力开展科技小组创新活动。成立了面向全校的食用菌协会、中药协会、生命科技小组,发酵工艺协会,微生物检验等学生团体。学生团体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水平。
生物技术系还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单位合作,开展微生物培菌工、酶制剂工和食用菌制种工等十几个工种的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三、学习、学术氛围浓厚
为了增强全体师生的学术意识,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和学习氛围,生物技术系聘请了国内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的博导、教授、专家与企业家等10余人为客座教授。他们每年来校作学术报告10余次,使学生了解食品科学与生物科学发展的前沿动态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前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学术意识,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气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广大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勤奋钻研业务,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学历层次与科研水平,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在学好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参加专升本考试和成人高考、自考等形式来提高学历层次。绝大多数学生毕业时均能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
四、注重对外交流
系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专业建设及其发展的前沿动态。主动与省内外兄弟院校交流与合作,拓宽办学思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习基地建设,现有校企合作企业20余家,密切教学、科研与实际的联系,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实现互惠互利。
五、社会服务开展广泛
生物技术系注重开展社会服务,现有信阳市无公害食用菌工程技术中心一个,校级微生物研究所一个,每年承担大量的对外技术服务工作,深受企业好评。同时现有的专业实验室都具备对外服务功能,及时将科研成果、技术服务回馈社会。先后举办生猪疫病研讨会10余次,办培训班12期,平均每年为养殖场检测抗体2000余份。为基层解决了许多生产技术难题,广受社会好评,泛亚集团公司送来了“教书育人,师德高尚,服务社会,广受赞扬”的金匾,亚美集团送来了锦旗。化学实验室为银河纯净水厂进行了地下水质检测,为其设备选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生物技术系有一个求实、创新、团结、进取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优秀、精干、进取、敬业的教师队伍,在今后的发展中相信生物技术系定会为学校的争升本、创名校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