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
211 985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1946年国立兰州大学化学系

1978年有机化学研究所

1982年分析测试中心

1985年应用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03年更名为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998年7月化学化工学院,由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化学系、应用化学与精细化工系、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分析测试中心以及15个研究所组成

[学科现状]

学士学位授权专业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功能材料

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应用化学化学工艺化学信息学药物化学

博士学位授权专业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化学信息学放射化学药物化学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化学工程

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化学(1998)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化学(1985)

国家重点学科

有机化学(1982)

国家重点实验室

功能有机分子化学(1985)

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有机化学

国家基金委首批建立“创新研究群体”

有机化学

甘肃省重点实验室

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2009)

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化学(1993)

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2007)

国家级教学团队

基础理论与实验能力双高型化学专业课程(2009)

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化学、功能材料

[师资阵容]

截至2011年9月

专任教师149人其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

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

国家突出贡献专家3人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

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4人

中国化学会理事2人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

甘肃省教学名师1人

甘肃省领军人才11人

博士生导师41人

教授46人

副教授52人

博士125人

[人才培养]

2006-2010

培养学生1959人,其中本科生1119人,硕士生463人,博士生377人。

毕业生风采——

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云东涂永强周其林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李卫东周其林谭仁祥赵昱涂永强王锐罗永章

冯小明王为苏成勇

全国“五四奖学金”获得者

王臻(2001)

首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陆梅(2004)

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刘焕香(2005)

第五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毕海鹏(2008)

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

舒兴中(2009)

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

李 宏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

乌力吉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获得者

涂永强谭仁祥李元宗李卫东熊照明王彦广苏成勇

张锦陈淼

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姜标冯小明谭仁祥周其林杨士勇吴云东岳建民

李卫东涂永强邓金根南发俊王官武朱晓晴吴骊珠

罗永章王锐邓友全苏成勇鲁统部陈忠宁冯钰锜

张 锦徐富强石建功龙腊生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

涂永强李卫东刘伟生孙兆林谭仁祥王为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

姜标刘吉开张国林孙文华王官武王建国南发俊

师彦平陈淼王毅琳于澍燕王斌贵梁永民胡有洪

王锐厍学功吴彪杨更亮杨晓娟张俊彦徐富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

李前锋夏吾炯王臻樊春安周盈科张继友陆梅

王晓龙毕海鹏杜红英舒兴中

“宝钢教育奖学金”获得者

董立军惠新平周罡房建国薛春霞刘利红赵光宇

舒兴中毕海鹏王瑶

“李政道奖学金”获得者

樊春安陆梅杨广武彭立军郭琳媛赵玉明牟斌

香港“求是研究生奖学金”获得者

刘焕香樊柳荫崔书亚周盈科樊春安佟浩薛吉军

宋振雷史雷胡向东李玉琴武全香刘永文郑国君

程玉桥桂建舟苏轶坤王雅雯柳忠全刘珍伶李颖

马卫平汪宝堆王民张凯锋毛杰郭丽娜王洪

梁其任张会鸽周雷李加忠王杰成飞翔张雅珩

纪克攻彭立军刘晓燕姜毅君韩荣刚张莉

第一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团体总分第四名

第二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团体总分第四名

第二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个人特等奖获得者

李维宽

第七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获得者

张宝

现有各类在册全日制本科生1060人,硕士研究生497人,博士研究生287人。

[教学成果]

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

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项

出版——教材14部

电子课件3种

国家级精品课程

《结构化学》

国家理科基地名牌课程

《有机化学》《化工基础》

甘肃省精品课程

《化工原理》《有机化学》 《化工基础》 《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Ⅱ》《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结构化学》

[科研成果]

2006-2010

完成科研项目526项

其中国家级基金44项教育部基金24项

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94项甘肃省科学基金及兰州市科技计划32项

发表各类研究论文2094篇

其中发表在SCI收录刊物上的论文1565篇 ,一区论文79篇,在化学一区刊物J.Am.Chem.Soc.和Angew.Chem.Int.Ed上发表论文15篇

获得——国家级奖2项(含1项合作)

省(部)级奖9项

国家发明专利29项

实用新型专利2项

省(部)级鉴定10项

[办学条件]

教学科研实验室30000m2,其中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有国内一流、西北规模最大的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面积6000m2。

国家重点实验室、分析测试中心拥有一批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教学科研条件已经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

化学资料楼1000m2,文献拥有量居西北地区高校同类学科首位。

[学术交流]

先后派出100多人次出国研究或深造,并与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澳大利亚、日本、香港、台湾等1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40多个国际知名的化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邀请了近百名外籍学者前来讲学或参加学术会议;自1991年以来学院主办国际学术会议9次、国内学术会议10次,534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609人次出席国内学术会议,提交各类学术会议论文1370余篇。

(信息来自网络,有可能更新不及时。请以学校官方公布为准)
职朋校友圈 > 兰州大学 > 兰州大学 院系设置 >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简介